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城镇化与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存在方式变迁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方式理论
【6h】

新型城镇化与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存在方式变迁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方式理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二、相关研究成果梳理与总结

(一)关于城镇化的研究

(二)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研究

三、本文核心概念界定

(一)相关概念

(二)本文研究区域范围概况

四、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创新

(二)研究内容创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基本内涵

(一)马克思“存在”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思想的基本内涵

二、马克思论人的存在方式的三个历史阶段

(一)以“人的依赖性”为特征的历史阶段

(二)以“物的依赖性”为特征的历史阶段

(三)以“自由个性”为特征的历史阶段

三、马克思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主要内容

(一)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的统一

(二)以交往实践为基础的个人与共同体的统一

(三)以自我实现为基础的个人全面自由发展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对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存在方式变迁的影响

一、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成绩

(二)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新型城镇化推动下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存在方式的变迁

(一)劳动方式的变迁

(二)交往方式的变迁

(三)生活方式的变迁

(四)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

三、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存在方式变迁的主要特征

(一)去民族性和再民族性

(二)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多元性

(三)封闭保守与开放创新的共生

(四)生态文明与市场经济矛盾统一

第三章 构建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新型存在方式

一、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存在方式变迁的突出问题

(一)人的依赖性与物的依赖性矛盾叠加

(二)从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动力不足

(三)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凝聚力亟待加强

二、构建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新的存在方式

(一)坚持人与自然统一的绿色发展,塑造生态新农民

(二)创新人与社会统一的社会治理,培育文明新农民

(三)构建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文化,造就文化新农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发展与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持续了近20年的2亿人口的流动加速了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趋势。新型城镇化为农民新的存在方式的构建提供了条件。存在方式是人体现自身的本质和表现自己生命活动的实践方式,存在方式作为人的生存样态与活动方式,包括劳动、交往、消费和文化等内容。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推进,许多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镇),不仅仅是谋生手段的改变、生活质量与水平的提高以及交往范围的扩大,归根到底是人的整个存在方式的变化。从战略上来讲,国家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意在打破几千年来的城乡二元结构,构建现代农民新的存在方式,创建新的文明样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时代意义、世界历史意义必将突显出来。
  既是边远山区,又是连片贫困区、革命老区的民族地区应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新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让少数民族农民共同分享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以人为本”发展目标。武陵山民族地区自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和开发协作区后,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产业发展、加强社会保障、提升教育质量等方式改善现有农民的生存环境和劳动方式,有力推动了农民的市民化、现代化进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方式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存在方式产生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重构新的人的存在方式的建议: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应当围绕人的整体性、全面性开展,建立能促使人全面发展的新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应有益于人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提高,有益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生成,有益于人理性的消费方式的培养,有益于人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的养成。我们的研究希望为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研究参考。
  论文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存在方式思想为指导,对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方式的变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指出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方式变迁的特征、原因,并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重构新的人的存在方式的路径。
  首先通过导言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构思、选题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相关论述中涉及的核心概念;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人的存在方式的基本内容。第三部分介绍武陵山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山区农民存在方式变迁的影响。第四部分立足于前几章节分析结论,结合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建构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民新的存在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