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二语习得母语正迁移研究
【6h】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二语习得母语正迁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和研究焦点。它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的(或者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知识或技能对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影响。当迁移被看做结果时,迁移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来自母语的正迁移会促进外语学习,而负迁移则阻碍外语学习。语言迁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以对比分析理论为主导的行为主义时期,以中介语假设为主导理论模式和认知心理学理论框架时期。 语言迁移,在我国的特定语言环境中,指的是学习者的母语——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受到英语国家英语习得经验的影响,中国学者和各种教育机构极力主张让学习者尽早接触英语,并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避免使用汉语,以降低母语负迁移。“双语教学”,“沉浸式教学”以及“从娃娃抓起”等教学理念提倡给学习者提供一个最接近于英语母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并强调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从理论上讲,二语习得并不等同于母语习得。从实际上讲,中国国内也无法真正实现最优化的环境配置,这些教学模式往往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本文作者认为,汉语在英语学习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根据语际共性,英语和汉语虽然不属于同一类型,但是在语音,语序,词汇以及语法层面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似之处,这给积极的母语迁移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从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上看,从语言资料的输入,储存到转化,输出,母语能力以及生存环境赋予给人的母语思维模式和知识类型都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得学习者利用母语和母语思维学习目标语(英语)的学习策略成为一种必然。良好的母语能力,适量的母语输入,利用母语进行目标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以及合理的中外教教师配备,都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的进行英语输入,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中真正提高英语水平。 本文在前人二语习得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力求从图式的构建,激活以及拓展角度,针对中国当前的现实语言环境和语言学习现状,明确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语际共性和习得基础和过程中的不同,采用文献研究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证明汉语(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虽然,其中的一些想法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但是,仍然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给语言学习者、教育机构和教学者一些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