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6h】

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2章 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历程和现状

2.1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历程和运行机制

2.2 08北京奥运奖牌分析

2.3 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政策产生的变化

2.4 当前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

2.4.1 结构失衡后备人才选材困难

2.4.2 学训矛盾体教结合进程缓慢

2.4.3 急于求成后备资源浪费严重

第3章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研究

3.1 清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研究

3.1.1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1.2 新型学训结合的模式

3.1.3 人才科技制度相协调

3.2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案例研究

3.2.1 欧美竞技体育与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3.2.2 东欧竞技体育与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3.2.3 东亚竞技体育与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第4章 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4.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大众选拔机制

4.1.1 促进大众体育意识的觉醒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

4.1.2 协调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

4.1.3 让社会资源参与大众体育形成社会办体育氛围

4.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长效管理机制

4.2.1 法制保障机制

4.2.2 体教结合机制

4.2.3 动机激励机制

4.2.4 科技支撑机制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围绕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这一主题展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沿袭了苏联的模式,通过三级训练模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在此次2008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运动健儿取得了优异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价值观的不断变化,不论是大众,还是专家学者都已经意识到一直沿用原有体制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优秀运动员,不利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和优化,不利于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本文试图在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大众基础,完善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长效管理机制。使得国家在北京奥运时期所形成的社会价值、人文精神财富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从而有效促使更多的青少年向往竞技体育,塑造自我成为奥运人才。也能够使得教育资源和科技资源在培养奥运人才中的得以整合利用,为青少年及其家长消除运动员后续生存发展顾虑等关键问题。
   本文分五章进行论述。首先在第一章绪论中提出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出文献综述,并阐明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是通过回顾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历程,并根据论题分析08北京奥运的奖牌情况和后奥运时期中国体育政策的变化走向,提出后奥运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主要是案例分析。首先是清华大学由小学到大学一体化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接着分析三种国外不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第四章提出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首先,通过大众体育的兴起为竞技体育提供有力的后备保障。其次,政策上要从法制保障机制、体教结合机制、动机激励机制、科技支撑机制来建立和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最后第五章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个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