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企改革中的管理层收购(MBO)的再研究
【6h】

国企改革中的管理层收购(MBO)的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一部分绪论

1.1推行MBO在我国国企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1.2管理层收购(MBO)的基本概念

1.3管理层收购(MBO)的产生及发展趋势

1.4管理层收购(MBO)的特征

1.4.1 MBO的主要投资者是目标公司内部的经理人员及掌握某种关键技术或核心工艺的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职工

1.4.2 MBO主要是通过借贷融资来完成的

1.4.3 MBO利用资金杠杆

1.4.4 MBO一般需要在投资银行、资产评估机构等相关中介机构的共同作用下才能顺利完成

1.4.5 MBO的目标公司往往是具有巨大资产潜力或存在“潜在的管理效率空间”的企业

1.4.6 MBO通常伴随着企业结构的重组和公司性质的改变

1.4.7在典型的MBO中企业股东是出售方而管理层是购买方

1.5 MBO的动因

1.5.1主观方面

1.5.2客观方面

1.6委托—代理理论的概述

1.7委托—代理与MBO

1.7.1 MBO实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统一

1.7.2 MBO促进经理人市场的逐步完善

1.8文献综述

1.9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MBO的国内外比较

2.1国内外MBO的不同

2.1.1收购的目的不同

2.1.2动机不同

2.1.3运作方式不同

2.1.4 MBO的主体和对象不同

2.1.5资金来源不同

2.1.6控股比例不同

2.1.7在MBO中政府的角色不同

2.1.8 MBO的定价基础不同

2.1.9 MBO发展状况不同

2.2我国有关MBO的相关法律政策

第三部分对国有企业实施MBO的探索

3.1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MBO

3.1.1在理论上对实施MBO的探索

3.1.2在思想上对MBO的探索

3.1.3在制度上对MBO的探索

3.2 MBO示例

3.2.1联想MBO

3.2.2宇通客车MBO

3.2.3海螺集团MBO

3.2.4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MBO在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4.1宏观方面的问题

4.1.1观念上的障碍—MBO与国有资产流失

4.1.2 MBO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矛盾

4.1.3 MBO的适用对象是否应设条件

4.1.4 MBO中的法律障碍

4.2微观操作方面的问题

4.2.1 MBO收购价格要合理

4.2.2滞后的融资体系

4.2.3在MBO过程中信息披露的问题

4.2.4运作风险

4.2.5缺乏实施MBO专业人才和中介机构

4.2.6 MBO实施后如何保持公司独立性的问题

4.2.7 MBO后期整合的问题

4.2.8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

第五部份曲线MBO的兴起

5.1以上游和下游企业为依托(中科健MBO)

5.2利用信托方式(安徽水利)

5.3渐进式推行MBO(TCL阿波罗计划)

5.4通过司法判决回避MBO的审批(宇通集团)

5.5管理层与下属公司或母公司联手操作MBO(南京新百)

5.6利用国企改制完成的MBO(安徽水利MBO)

5.7以相对控股的形式达绝对控股的目的(海螺集团MBO)

5.8混淆概念暗渡陈仓(铜峰电子MBO)

5.9以资产买卖代替股权买卖(江苏吴中MBO)

5.10管理层被动控股(康缘药业MBO)

5.11股权结构多元化模糊MBO(美罗药业MBO)

第六部分政策建议

6.1政策建议

6.1.1理顺观念

6.1.2加快制定针对MBO的法律和法规

6.1.3解决定价公正性

6.1.4充分研究和借鉴国外运作MBO的经验教训

6.1.5加快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6.1.6规范政府的角色和加强中介机构的参与

6.1.7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

6.1.8完善经理人市场

6.1.9规范融资渠道

6.1.10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总结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部分公司MBO一览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管理层收购(MBO)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作为现阶段与外资并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并列的三大改制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