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美国不同层类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以卡内基分类为依据
【6h】

美国不同层类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研究:以卡内基分类为依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美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制度促进了美国大学的勃兴

1.1.2我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

1.1.3对于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尚缺乏研究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践意义

1.3概念界定

1.3.1学术职业

1.3.2分层与学术职业分层

1.3.3职称、学衔及岗位

1.3.4卡内基分类

1.4文献综述

1.4.1关于学术职业的研究

1.4.2关于学术职业分层的研究

1.4.3文献述评

1.5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5.1研究方法

1.5.2研究思路

第2章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历史变迁

2.1中世纪欧洲大学“教授”是美国学术职业的源头

2.1.1中世纪大学教师已经成为一种学术性职业

2.1.2美国学术职业的源头来自于欧洲中世纪大学

2.2美国学术职业分层的形成

2.2.1美国最初的学术职业分层——教授与导师

2.2.2讲师的出现和历史发展

2.2.3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形成的背景

2.2.4终身教职制度的确立

2.3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基本规律

2.3.1学衔与学位联系紧密

2.3.2可交叉的“双轨制”分层

2.3.3在科层机构中行使各层级的学术职业自治权

2.3.4学衔层级间的不严格等级性——相对平等主义

第3章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制度设计与成因分析

3.1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制度安排

3.1.1美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基础分层

3.1.2美国各级学衔的任职标准和聘任程序

3.1.3美国学术职业晋升的制度安排

3.1.4美国高校教师的终身教职制度

3.2美国教授学衔的分级

3.2.1教授学衔的层级划分

3.2.2教授职位的分级原因

3.3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成因分析

3.3.1法令制度的规定

3.3.2市场机制的影响

3.3.3学术自由和学者自治的要求

3.3.4学术职业人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4章美国不同类型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

4.1美国大学的分类

4.1.1大学分类的内涵和意义

4.1.2卡内基大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4.2博士学位授予型大学学术职业的分层:以乔治敦大学为例

4.2.1乔治敦大学学术职业的各级任职标准

4.2.2乔治敦大学学术职业的各级晋升要求

4.2.3乔治敦大学学术职业工资待遇的分层

4.2.4美国博士学位授予型大学学术职业分层的特点

4.3硕士学位授予型大学学术职业的分层:以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为例

4.3.1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学术职业的各级任职标准

4.3.2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学术职业的各级晋升要求

4.3.3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学术职业工资待遇的分层

4.3.4美国硕士学位授予型大学学术职业分层的特点

4.4学士学位授予型大学/学院学术职业的分层:以卡尔文学院为例

4.4.1卡尔文学院学术职业的各级任职标准

4.4.2卡尔文学院学术职业的各级晋升要求

4.4.3卡尔文学院学术职业工资待遇的分层

4.4.4美国学士学位授予型大学/学院学术职业分层的特点

4.5社区学院学术职业的分层:以布雷瓦尔德社区学院为例

4.5.1布雷瓦尔德社区学院学术职业的各级任职标准

4.5.2布雷瓦尔德社区学院学术职业的各级晋升考核

4.5.3布雷瓦尔德社区学院学术职业工资待遇的分层

4.5.4美国社区学院学术职业分层的特点

4.6美国不同类型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比较

4.6.1一致性

4.6.2差异性

第5章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对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制度的启示

5.1我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与教师岗位设置制度基本特征与弊端

5.1.1行政对岗位设置的过度干预

5.1.2层次结构的不合理

5.1.3岗位层级划分过细

5.1.4管理机制的不健全

5.2与美国高校比较看我国高校教师的岗位设置制度

5.2.1岗位分类形式上的不同

5.2.2岗位设置结构的不同

5.2.3岗位设置依据的不同

5.2.4岗位设置调控管理自主程度的不同

5.3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

5.3.1下放设岗自主权,按需设岗

5.3.2构建合理的岗位结构布局,分类管理

5.3.3坚持高校教师分层设岗,避免层级过细划分

5.3.4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结论与创新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在我国不断深入,高等教育迎来了巨大的成就,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教师是基础,是核心。美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制度促进了美国大学的勃兴,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制度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差距,这正是影响我国高校师资建设的关键。如何建立制度化、多样化、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的师资队伍,就成为高校制度建设中的关键任务。
   本研究首先从厘清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制度的纵向历史沿革入手来揭示美国学术职业的发展轨迹,从中世纪的“教授”到1722年哈佛首位现代意义的教授诞生,到18世纪后期导师制的出现,再到19世纪产生位于教授和导师学衔之间的讲师,随后又先后产生助理教授和副教授,形成美国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系列,并伴随以终身执教轨和非终身执教轨两种学术职业发展轨迹以及分层聘任制度的形成。纵观历史,可以发现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规律表现为:学衔与学位联系紧密;在可交叉的“双轨制”下实现的分层;在科层机构中行使着各层级的职业自治权;学衔层级间体现出相对平等主义的不严格等级性。
   其次,本文研究了当前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学衔分类及聘任、晋升标准,分析出美国高校学术职业分层的内外部原因:第一,法令制度规定要对学术职业进行分层;第二,市场机制激励学术职业人员分层以提高效率;第三,对学术自由的保障规训了学术职业分层有终身与非终身之别;第四,学术职业人员自身的发展也需要有在地位、声望、薪资待遇等方面划分层级的激励。
   此外,本研究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卡内基分类为依据,运用案例研究法,横向对比了与我国高校分类较为相似的美国博士学位授予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大学和社区学院等几种不同类型高校学术职业具体的分层制度安排,并对其规律与特点分别进行了归纳。
   比较而言,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管理方面表现出行政干预过度、分层结构不合理、4层13级划分过细引发效率注意倾向和功利化等诸多弊端、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本研究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应该贯彻“去行政化”思想以下放设岗自主权,同时提出建立第三方职称评定体系、合理分层分类管理、避免层级划分过细、完善评聘标准、建立以学术为中心的评价体系和岗位激励机制、淘汰机制及人员分流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