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北省五所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
【6h】

湖北省五所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对象及方法

1.5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分析

2.1 湖北省田径运动概况

2.2 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概况

2.3 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培养现状

第3章 湖北省五所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调研分析

3.1 人才招收

3.2人才培养

3.3 人才输送

第4章 湖北省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对策

4.1规范学校管理制度

4.2培养优秀师资力量

4.3 完善运动员培养体系

4.4 整合相关产业资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A

附件B

展开▼

摘要

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群体,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全面分析湖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湖北省五所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进行了实地调研,研究其在田径后备人才招生、培养、输送方面的优势,发现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不断提高田径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其研究结果如下:
  1.湖北省田径运动水平较为落后,田径运动的管理主要归体育局竞体科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以传统三级训练模式为主。湖北省目前共有96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其中22所为国家级,11所田径国家级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作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初级阶段的重要场所,在各地分布均匀,项目分布主要以田径、篮球为主,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体育后备人才。
  2.湖北省五所“田传校”人才招收过程中,各学校之间因招生政策不同,招收的生源素质有一定的差异,存在着学生参训动机较为单一、生源数量与质量下降、选拔途径较为单一等问题。
  3.运动员进入“田传校”学习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深造为主要目的,但目前田径后备人才输送途径过窄,超过67.6%的教练员认为目前的人才输送途径不能满足运动员的需求。
  4.湖北省五所“田传校”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全面的保障措施,建立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教练员在年龄结构合理,40岁以下占53%,学历水平较高,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4.7%,在训练补贴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训练,有强烈的责任心。但是存在着器材更新不及时,教练员缺乏培训,训练经费不足等问题。
  5.完善和加强“田传校”的建设,从学校管理制度,教练员师资力量,运动员培养体系等三方面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有助于田径后备人才的培养。
  本研究鉴于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在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学校运营的实际情况,从学校的管理,教练员师资力量建设,运动员培养体系建立等三个方面提出符合该类学校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形成有保障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国家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骨干作用,提高湖北省田径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湖北省田径竞技运动水平,在全运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国家输送更多的田径后备人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