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交互关系的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研究
【6h】

基于交互关系的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和辨析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写作思路

1.7 创新点与难点

第2章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机制及其交互系统

2.1馆藏文物信息的传播机制及信息形态

2.2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机制下的交互关系

2.3馆藏文物信息传播中的交互系统和要素解析

2.4本章小结

第3章 时间维: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阶段划分及其交互形态

3.1 馆藏文物信息化传播的实体化阶段

3.2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数字化阶段

3.3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智慧化阶段

3.4本章小结

第4章 空间维: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界域及交互应用

4.1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界域

4.2 文物信息传播的馆内模式及交互应用

4.3文物信息传播馆外模式及交互应用

4.4本章小结

第5章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交互现状和设计策略

5.1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交互现状

5.2博物馆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及交互问题的提出

5.3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及交互设计若干问题的解决对策

5.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是指科学选择以及应用不同类型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该途径以实现对不同文物信息资源系统的完善与运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馆藏文物的保护、使用和传承。交互设计的施行逻辑主要是依据合理组织操作行为的“行为逻辑”,目标是建立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合理交互关系和探讨沟通的可能。当前,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发展需充分考虑受众的参与,交互理念和设计方法的介入将有效推动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发展。
  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机制中的信息有三种形态:原真信息、符号信息和知识信息。文物信息传播的基础是原真信息,最终目标是在受众中形成知识。随着信息时代技术和传播模式的发展,传播中交互关系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传播”和“交互”从时空场域上有“可分”和“不可分”两种状态,两种状态在信息流动的向度、价值目标和作用对象上是有明显的区分。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交互系统模型中将“人”、“行为”、“技术”、“介质”、“场景”界定为关键要素,而在馆藏文物信息传播中,信息传播和交互可以归结为4种方式:“人—物”、“人—机”、“人—人”、“人—际”,其中,“人—物”信息传播中不存在双向反馈的信息交互现象,其余三项皆存在信息交互现象。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和交互多要素的共同作用、多方式的同步开展,使得信息传播和交互呈现丰富而复杂的形态。
  从时间的维度,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可以划分为实体化、数字化和智慧化三个阶段。在实体化阶段,文物信息以实物展出的方式为主,此时信息传播的渠道限于“人—物”之间,此时的“物”(文物本身)是符号信息与原真信息的统一体,此时出现了文物信息传播中最早的交互形态——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和交互。目前,数字化的信息传播逐渐成为主流,在数字化阶段,文物信息传播的介质有了极大的丰富,且因数字技术的支持使得文物信息传播在时空场域上可以与实体文物相分离,这一阶段,文物信息传播的主体方式已经从人—物转向了人—机。智慧化是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一种趋势,智慧化阶段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一种多维立体的方式,且在物联等基础技术支持下,出现了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互动,在此基础上的物与人、人与设备、人与群体间的信息互动交流都都呈现出一种开放的、体验性的模式,此时的信息设计逐渐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从空间的维度,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分为馆内传播和馆外传播。馆藏文物馆内传播的信息分为原真信息、翻译信息和阐释信息;馆内信息流动有单向流动和循环流动两类,受众在馆内获得与他者互动的公共空间,与物理空间对照,共同构成馆藏文物信息传播中用户心理和生理场域。馆内信息传播有多媒体投影方式、增强现实等交互创新的展陈互动方式,而馆内的人际交互则包括现场和博物馆内的网络人际交互。馆藏文物馆外传播与交互是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运用之上,馆外信息传播可分为预热性和关联性两类。在信息传播中,预热性馆外传播、馆内传播、关联型馆外传播间构成链状循环模式,针对馆藏文物信息传播的具体情况,这种循环链条可进行简化。
  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北京)、山东博物馆(济南)、青州博物馆(青州)、武氏祠石刻博物馆(嘉祥)的调研可知,多级博物馆间信息传播和交互设计施行水平不一,同时受众参观需求也存在差别。面对如今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和交互设计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找到解决思路。宏观层面,国家应注重地市级、县级等低级别馆藏文物信息传播基础建设;注重相关博物馆人才结构的整体提升;加大宣传力度,促成馆藏文物信息传播思维观念的转变;并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及交互设计施行评价机制;中观层面,应注重用户需求差异化的信息传播和交互设计策略,注重用户参观行为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将馆藏文物参观者分为娱乐休闲型、辅助学习型、产业借鉴型和专业研究型四个类别是一种可选的路径;微观层面,通过对馆藏文物原真信息缺失构成的信息“零散性”为横向坐标,以翻译信息的可读性为纵向坐标,可将馆藏文物划分为久远神秘、久远可读、新生晦涩和新生完整的这四种馆藏文物,这些不同种类的文物在受众兴趣度、文化价值认可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传播,应采取不同的信息传播和交互设计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