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作为变革诱因的新媒介:传播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
【6h】

作为变革诱因的新媒介:传播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变革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关键概念界定

1.2.2相关文献回顾

1.3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基本框架

1.3.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2数字化生存与互联网思维:新媒介对生活方式的革新

2.1数字化生存:新媒介时代的生活方式

2.1.1新媒介对“线上”生活方式的建构

2.1.2新媒介环境中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

2.1.3新媒介环境中的在线消费文化

2.2网络语言:新媒介对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变

2.2.1传统媒介时代的单向度语言过滤

2.2.2新媒介时代的多维度语言表达

2.2.3人机互动:新媒介时代的语言沟通

2.3 “超文本”:新媒介时代的读写方式

2.3.1传统媒介时代的文本阅读问题

2.3.2新媒介时代的“超文本”读写方式

2.4本章小结

3大众化、全球化与内容至上:新媒介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3.1大众化:新媒介时代文化产品生产的权力问题

3.1.1传统媒介时代文化产品的生产垄断

3.1.2新媒介时代文化产品生产的“大众化”

3.2全球化:新媒介对文化产品经营空间的变革

3.2.1新媒介为文化产品的全球化提供了平台

3.2.2新媒介在推动文化产品全球化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3.3内容至上:新媒介对文化产品经营理念的变革

3.3.1传统媒介时代“渠道为王”的文化产品市场

3.3.2新媒介时代“内容至上”的文化产品市场

3.4本章小结

4网络赋权:新媒介对参与式政治文化的变革

4.1草根赋权:新媒介对舆论领袖构成的改变

4.1.2新媒介时代“草根”也有话语权

4.2在线政治:新媒介对政治参与方式的革新

4.2.1利用新媒介参政议政

4.2.2利用新媒介进行监督

4.3新媒介技术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效用

4.3.1新媒介技术对政治参与的积极推动作用

4.3.2新媒介技术对政治参与的消极阻碍作用

4.4本章小结

5结构性“祛魅”:新媒介对主流文化解构的可能性

5.1新媒介对精英文化“走下神坛”的祛魅作用

5.1.1传统媒介时代精英文化的相对主导地位

5.1.2社会转型与精英文化生存场域的嬗变

5.2新媒介对大众文化“逆袭”的拉动作用

5.2.1传统媒介时代大众文化被批判的境遇

5.2.2新媒介时代大众文化的主导态势

5.3新媒介与“亚文化”的分群传播

5.3.1传统媒介时代“亚文化”的边缘化生存境遇

5.3.2新媒介调适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

5.4本章小结

6融合与冲突:新媒介环境下本土文化的秩序问题

6.1新媒介环境下异质文化的融合

6.1.1传统媒介时代本土对外来文化的抵抗

6.1.2新媒介时代本土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6.1.3新媒介环境下文化融合的进程

6.2新媒介对社会文化秩序的冲击

6.2.1网络舆论暴力的冲击

6.2.2虚假信息对文化秩序的冲击问题

6.2.3知识产权及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6.2.4数字鸿沟的消弥或扩大?

6.3本章小结

7结语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一直是科技发展中不断被讨论和关注的问题。新媒介的出现和应用与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变迁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勾连,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起点。本研究以媒介环境学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逻辑演绎和宏观思辨的研究路径,把新媒介作为社会文化变革的诱因,讨论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下,新媒介与文化间的共生关系,通过阐述新媒介环境下传播主体和传播生态发生的变化,分析新媒介时代我国社会文化所呈现出的新特征与新问题。 新媒介对社会大众的个体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媒介时代语言表达有了新的文化表征,语言文字由“单向度”向“多维度”表征发展。同时,新媒介“超文本”的特征进一步改造着受众的文本“阅读”方式和思维模式,并塑造了“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的生活格局。从经济维度而言,新媒介促成了符号价值向文化资本的转换。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降低了文化产业的生产准入门槛,促动着文化产品的全球化、大众化和定制化生产方式的发展,并且打破了传统媒介对文化产品销售渠道的垄断。在政治维度上,通过对草根阶层的赋权,新媒介改变着舆论领袖的构成,革新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重塑了公众政治意识与表达方式。从文化内核上来看,新媒介对于社会主流文化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并推动了文化的多样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与亚文化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在新媒介营造的新的文化场域里,各种文化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博弈,而是在不断地彼此冲击、交汇、融合,再共同构建成全新的文化态势。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新媒介也给社会文化带来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其对于文化秩序的冲击方面,例如网络舆论暴力、虚假信息、网络谣言、个人隐私与知识产权缺乏保护等。 任何技术对社会的变革作用都受制于具体的制度、社会和文化环境,本文摒弃狭隘的“技术决定论”视角,试图从媒介环境学角度探讨新媒介技术条件作为社会文化变革的诱因,在社会与技术双向互动的基础上,思考新媒介塑造文化多样化生态的空间和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