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居民点与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6h】

农村居民点与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1.2.2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相关研究

1.2.3 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政策措旋研究

1.3研究述评

1.4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研究方法

1.4.3技术路线

2理论基础与研究区概况

2.1相关概念

2.2理论基础

2.2.1 地租理论

2.2.2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研究区概况

2.3.1 地理概况

2.3.2 土地利用现状

2.3.3 规划管理现状

2.4数据来源及评价单元划分

3湖北省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3.1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3.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2 结果分析

3.2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3.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2 结果分析

3.3农-城两子系统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对比分析

3.4小结

4湖北省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分析

4.1耦合度差异分析

4.2耦合协调度差异分析

4.3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分析

4.4小结

5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5.2对策与建议

5.2.1 完善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落实城乡用地绩效考核制度

5.2.2 探索创新城乡人地挂钩,优化城乡统筹协调水平

5.2.3 乘借“乡村振兴”战略东风,促进城乡集约融合发展

5.2.4 加强土地信息数据库建设,提高用地精细化管理水平

5.3研究不足

5.4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攻坚期的湖北省,由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土地供求矛盾日趋严峻,亟待确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既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要推进建设用地集约化发展,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刚刚落幕的十九大会议也指出要确保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发展边界三条重点线任务顺利完成,加快我国土地利用集约化发展的脚步。故而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测度、评估进行定量化探究,对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升级,以及十九大中强调的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等意义重大。 城镇化的一端连接着城镇、一端连接着农村,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一直是我国土地供需矛盾中的重要一环,从国家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到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创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严控建设用地管制界线等要求,无一不彰显了党中央对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高度重视。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在分别对两类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物理学的耦合概念,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并以湖北省82个县区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例,展开了实证研究。首先,分别定量测算了湖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指数,并对其各自综合指数的数量变化、空间分布及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将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作为子系统,构建了农-城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系统,以探究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及空间相关关系;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居民点和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尚未达到城乡土地同步高效利用;2010年、2015年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较差,五年来稳中略降,上升潜力大;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增长较快,总体比农村居民点状况更优;两类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集聚特征,且相关性呈增强趋势,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的空间正相关性比农村居民点更为显著;两类用地集约利用高值集聚区范围扩大,高值县区之间相互促进、带动作用显著;两子系统耦合协调整体水平不高,大部分县区处于拮抗与磨合阶段,但逐步趋于优化;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大部分县区处于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区域,五年来集聚特征显著增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