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6h】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2.2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3研究目的与内容

1.4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5技术路线

2.1研究区概况

2.1.1流域概况

2.1.2地理环境

2.1.3气候特征

2.1.4历史洪灾情况

2.2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框架

3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

3.1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价

3.3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价

3.3.1河网密度计算

3.3.2相对高程计算

3.3.3高程标准差计算

3.3.4孕灾环境敏感性计算

3.4洪灾危险性评价及结果分析

4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

4.1社会脆弱性的概念

4.2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社会脆弱性评价模型

4.4社会脆弱性评价

4.4.1社会脆弱性组成因子分析

4.4.2社会脆弱性评价

5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暴露性评价

5.1土地覆盖情况

5.2夜间灯光情况

5.3暴露性评价

6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6.1洪灾风险评价与分区

6.1.1洪灾风险区划

6.1.2各省洪灾风险情况

6.2空间集聚分析

6.2.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6.2.2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6.3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7.1总结

7.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其社会经济发展受到洪水灾害的严重影响和制约。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风险有增加趋势,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风险进行对加强综合风险防范、减轻灾害损失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综合考量研究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自然环境危险性、社会脆弱性及承灾体暴露性对研究区进行洪水灾害风险研究,构建评价模型框架。在洪灾危险性方面,考察致灾因子危险性及孕灾环境敏感性,选取年均极端降水量、年均极端降水频次、河网密度、相对高程、高差标准差这5个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洪灾危险性;在社会脆弱性方面,参考了美国SoVI模型方法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所涵盖的影响社会脆弱性的27个指标,采集县域尺度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考察,计算社会脆弱性综合指数;在承灾体暴露性方面,使用地表覆盖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叠置分析,确定研究区的洪灾暴露等级。根据这三方面的指数,综合计算研究区的洪灾风险得分并进行风险分区,并提出防灾减灾建议。 研究发现,洪水灾害风险最高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7.52%,主要集中在江西北部平原地带,在湖北东部、安徽西部也有零星分布;较高风险区占研究区面积的14.40%,位于高危险区的外围,地处江西赣江流域、湖北西南部及安徽西部,地形以丘陵和河谷为主;中等风险区占研究区的2935%,包括江西西部、湖南的大部、湖北东西部、安徽中部区域,以山地为主;较低风险区占研究区面积的28.61%,主要分布于湖北中部、安徽东部、浙江北部和湖南省的部分区域;低风险区占研究区面积的20.11%,主要位于长江下游的三角洲平原地区及湖北西北部山区。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局和局部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研究区的洪灾风险集聚状况,发现洪水灾害风险得分呈现强烈的空间正相关关系。江西北部及东部为高-高聚类区域,洪灾风险水平较高且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应该加强风险防范,尽快改变这种格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