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五四”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
【6h】

论“五四”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五四”小说中小市民的形象类型

第一节 愚昧麻木的“看客”

第二节 软弱犹疑的“妥协者”

第三节 苦闷彷徨的“零余者”

第四节 英勇抗争的“觉醒者”

第二章 “五四”小说中小市民的形象塑造

第一节 群像性的典型

第二节 内向化视角

第三节 心绪化结构

第三章 “五四”小说中小市民的形象价值

第一节 “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载体

第二节 “五四”时期的城镇写照

第三节 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标志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五四”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为研究对象,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社会背景与写作语境相结合的基础上,探讨“五四”小说中小市民形象的类型特征、创作特色以及认识价值,试图从宏观角度对“五四”小说中的小市民这一形象有一个整体理解和把握。
  第一章首先进行了形象类型的归纳。“五四”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就性格特征和人生态度而言可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笔下愚昧麻木的“看客”市民,他们身上存有大量旧社会的病根,是作家们“启蒙”的主要对象;第二个类型是以叶圣陶为代表的作家笔下软弱犹疑的灰色市民;第三类市民是苦闷彷徨的“零余者”形象;第四类市民是英勇抗争的“觉醒者”,他们是“五四”时代感召下社会发展的希望。形形色色的市民形象构成了复杂的城镇社会群体,他们都是“五四”这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是“五四”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系列。
  第二章谈小市民形象的创作特色。本论文归纳出三个主要特色,第一个是群像性的典型,包括“群体”的刻画和“群”意识的凸显;第二个是内向化的创作视角,以人物内心活动为重点,将人物内心世界取代人物外部世界进行描写;第三个是心绪化结构的设置,即以人物心理发展来组织安排情节结构。这些创作特色,适应了小市民形象文学塑造的需要,有效地创造了无数个社会身份、经济状况以及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的小市民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五四”小说艺术。
  第三章论“五四”小说中小市民形象的认识价值。首先,它是“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载体;其次,小市民形象是“五四”时期的城镇社会写照;再次,小市民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标志。20世纪初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市民阶层逐步形成规模,成为中国社会新兴的重要力量,本文试图通过对“五四”小说中小市民形象的研究,勾勒出“五四”时期城镇社会的一个侧影。
  在写作过程中,本论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主从“五四”小说的文本出发,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小市民这一形象进行深入研究,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五四”小说中的小市民形象,力求在人物形象研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及某种突破。对于一些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仍持保留态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