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五种先锋物种对不同水泥含量的植被混凝土的生态学响应
【6h】

五种先锋物种对不同水泥含量的植被混凝土的生态学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 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3 测定项目

2.4 数据统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狗牙根

3.2 黑麦草

3.3 高羊茅

3.4 多花木兰

3.5 紫花苜蓿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后 记

附录

展开▼

摘要

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CBS)是一种效果较好的边坡生态防护技术,它将边坡防护与坡面的植被恢复相结合起来,实现了生态修复与边坡防护的有机结合,解决了传统的工程护坡技术不能解决的基础建设与生态环境结合的重大难题。植被混凝土基材包括水泥、土壤、有机质(木屑)、绿化添加剂、复合肥等。在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中,如何科学地确定水泥的含量是一个关键技术问题。一方面植被混凝土的水泥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边坡的防护功能,另一方面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定居与生长会受到影响。本论文通过控制实验,以狗牙根、黑麦草、高羊茅、多花木兰和紫花苜蓿等五种边坡先锋物种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了0%、4%、8%、12%、16%等5个不同水泥含量的植被混凝土处理,分别测定五种物种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与存活率、植株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植株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长、根表面积等)和光合生理特性(包括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 CO2浓度)的变化,揭示植被混凝土含量对先锋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的生态效应,探讨最适的植被混凝土水泥含量,为进一步优化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CBS)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泥含量的植被混凝土对五个物种种子萌发及幼苗定居有着显著影响,低于8%的水泥含量对五种植物的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当水泥含量高于8%时,五个物种种子的萌发受到显著抑制。五种植物的幼苗成活率在水泥含量为0%的时候最高,其后随着水泥含量的升高逐步递减。植被混凝土的水泥含量对各植物种类幼苗生长也有着显著影响。幼苗叶片数、株高、生物量、根系生长参数从0%的水泥含量到8%都是递增的过程,而从8%到16%则是个递减的过程。五个物种中紫花苜蓿生物量,多花木兰的叶片数,黑麦草根系参数、狗牙根幼苗的成活情况分别处于最高的状况,表明这四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各有特征。植被混凝土的水泥含量还对植物的光合生理有着显著影响,随着水泥含量的增加,五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以及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特性均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植物的光合生理参数在不同水泥含量处理的表现有所差异,总体而言,低水泥含量条件下,植株的光合生理活动高于高水泥含量的处理的植株。在五个物种中,高羊茅生理活动最强。
  综上所述,植被混凝土的水泥含量对先锋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与生长都有着显著影响,不同物种对植被混凝土水泥含量变化的生态响应有所差别,但一定水泥含量有利于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定居与生长,其中水泥含量为8%时,各项指标处于最高水平,表明8%的水泥含量最适于植被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具体应用中,应根据边坡稳定性的需要,调整植被混凝土的水泥含量,同时相应地选择物种,调整种子用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