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当代电影(1988至今)历史观念的嬗变研究——以新历史主义为考察视角
【6h】

中国当代电影(1988至今)历史观念的嬗变研究——以新历史主义为考察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历史电影中的历史观变迁

第一节 1988年之前中国电影历史观梳理

第二节 1988年之后新历史主义电影

第二章 历史观念的刷新

第一节 偶然化的书写

第二节 戏说、游戏历史

第三节 历史的文本化

第三章 艺术形象的人性还原

第一节 大人物的平民化书写

第二节 走进银幕的小人物

第三节 边缘人物的塑造

第四章“六经注我”的主体性

第一节 发展历史的当代意识

第二节 现代话语的渗透与入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历史主义思潮席卷了中国,对传统的文学和电影都有很大的冲击。中国历史电影以《红高粱》为界,出现了大量新历史主义特色的电影,这些电影与以往的历史电影不同,它们更多的是追求人性的还原和对历史进行微观的表现。
  开篇前言中对新历史主义思潮与传统历史观作了一个简单对比,并对于新历史主义电影的特点做一个归纳总结。第一章对中国历史电影中的历史观做了一个简单梳理,从最初的完全不尊重历史,到复制历史,最后发展历史,这是对中国历史电影足迹的回溯。第二章对新历史主义电影的历史观进行剖析。新历史主义电影把历史当作文本,与电影等同的放在一起,用戏说、游戏的方式消解了大历史的严肃性。用小历史解构了大历史,不再把历史发展看作必然的结果,而是对其进行偶然化的书写。第三章挖掘新历史主义电影在人物方面与传统历史电影的区别。如果说传统历史电影对于人物塑造是一种浪漫主义理想化的塑造,那么新历史主义电影的人物则更为丰满和贴近现实。这种对于小人物和边缘人物的塑造,使本来干枯的历史变得丰富多彩。第四章是对新历史主义的主体性进行分析。新历史主义电影是对历史的发展,导演和编剧对历史事件进行主体化的过滤后,加入个人的或者现在的观念,以达到与历史对话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