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剂量腰麻与不同间隙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手术麻醉与镇痛的临床研究
【6h】

小剂量腰麻与不同间隙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手术麻醉与镇痛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设备

1.2 实验方法

结果

2.1一般资料的比较

2.2患者腰麻后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比较

2.3腰麻麻醉效果评定比较

2.4 B、C组最高阻滞平面上界比较

2.5腹部肌松的比较

2.6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的比较

2.7手术后镇痛过程中VAS评分的比较

2.8术后镇痛局麻药麻木或者阻滞范围测定范围比较

2.9术后的不良反应

讨论

3.1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在临床的应用

3.2小剂量低容量腰麻对机体的影响

3.3手术后疼痛对机体恢复的影响

3.4PCEA镇痛效果对子宫术后及手术切口的影响

3.5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与T11-12间隙硬膜外联合麻醉(C组)用于子宫全切除手术的优势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不同麻醉方式及镇痛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后记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

展开▼

摘要

目的:本课题观察两点穿剌法小剂量腰麻与不同节段的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病人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我们推测小剂量腰麻联合相对合适的硬膜外间隙穿剌置管麻醉方法,既能够充分发挥腰麻对下腹及盆底麻醉作用出现快,麻醉与肌松效果好,只产生低平面腰麻的优点,也能通过合适间隙的硬膜外导管给予局麻药,以期更容易达到满意的腹部麻醉效果。同时,利用术后低浓度局麻药所产生神经阻滞作用范围能以腹部切口为中心而上下分布,将更有利于术后硬膜外持续病人自控镇痛(PCEA)作用的充分发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探索一种适合于民族地区基层医院较为适用的子宫全切除术椎管内两点穿剌法联合麻醉与镇痛方法。
  方法:择期经腹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60例,所有病例腰麻穿剌间隙均为L3-4间隙。随机分为一点穿刺法腰硬联合麻醉组(对照组,A组)、小剂量腰麻联合低位(L1-2)硬膜外穿剌组(B组)和高位(T11-12)硬膜外穿剌组(C组),每组20例。腰麻药物均为10%葡萄糖1ml溶入0.75%布比卡因2ml内,A组腰麻向头端注入3ml,B组和C组腰麻向头端注入1.5ml。硬膜外麻醉注入药物均为2%利多卡因,B和C组试验量均为3ml,追加初量分别为10ml和8ml。双盲法观察各组病例对血流动力学与呼吸的影响、腰麻麻醉效果、麻醉阻滞平面上界、术中腹部肌肉松施效果、麻醉中和麻醉后不良反应、PCEA的镇痛效果及其镇痛液中局麻药所产生的麻木或者阻滞范围。
  结果:腰麻对呼吸频率的影响、麻醉中和麻醉后不良反应、腰麻的麻醉效果和腹部肌肉松弛各组均基本相似。各组麻醉平面上界均可以达到手术所要求的T6~8平面。然而,腰麻后B和C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A组(p<0.05),提示小剂量腰麻对病人的生理学影响更小。B组的2%利多卡因硬膜外追加量10ml,多于C组的8ml。尽管各组均能满足手术对麻醉的要求,但B组麻醉平面的上界略低于C组(p<0.05)。C组术后镇痛药中局麻药产生的麻木或阻滞范围与腹部手术切口所司理的感觉神经更为一致,术后镇痛的VAS评分,C组不仅显著低于A组(p<0.05),也明显低于B组(p<0.05)。
  结论:总体来说,三种麻醉方法术中盆腔和腹部的麻醉效果基本相同,均能顺利完成子宫手术的需求。然而,一点穿刺法比二点穿刺麻醉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PCEA时镇痛液中局麻药所产生的麻木或者阻滞范围远离手术切口,术后镇痛效果相对较差。小剂量腰麻联合T11-12硬膜外联合镇痛效果比联合L1-2硬膜外麻醉更具优势,主要体现在术后镇痛液中局麻药产生的麻木范围与腹部手术切口所司理的感觉神经更为一致,术后镇痛效果更为完善。因此,小剂量腰麻联合 T11-12间隙穿剌硬膜外麻醉,可能是一种适合于民族地区基层医院较为安全、适用、有效的子宫全切除术椎管内两点穿剌联合麻醉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