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鄂西南水陆画图像本体研究
【6h】

鄂西南水陆画图像本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鄂西南水陆画概述

第一节 鄂西南地区环境

一、自然环境

二、文化环境

第二节 水陆画的认知与类型

一、水陆法会

二、南北水陆画

第三节 鄂西南地区水陆画的分布与分类

一、鄂西南水陆画的分布及保存现状

二、鄂西南水陆画图像分类

第二章 鄂西南水陆画图像审美形式研究

第一节 鄂西南水陆画构图形式

一、满幅构图

二、曲线型构图

三、三角形构图

第二节 鄂西南水陆画造型特点

一、灵动意趣

二、浪漫神秘

第三节 鄂西南水陆画色彩表现

一、宗教色彩的传承

二、民族性色彩的渗透

三、主观色彩的搭配

第三章 鄂西南水陆画图像的文化内涵与前景展望

第一节 鄂西南水陆画图像内容解读

一、“神祗”形象

二、“八卦”符号

三、“动物”图案

第二节 鄂西南水陆画图像功能价值分析

一、辅助仪式

二、强化心理

三、道德箴规

四、文化传承

第三节 鄂西南水陆画图像的保护价值及前景展望

一、 鄂西南水陆画图像保护价值

二、鄂西南水陆画图像前景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著

展开▼

摘要

“水陆画”为中国古代寺院或者私人举办水陆法会所悬挂的宗教图像,鄂西南当地百姓将其称之为“老爷子画、端公画”。本文旨在将鄂西南水陆画图像本体置于特殊的人文环境中,对图像本体进行解构与重构,探寻事物内部的属性本质。鄂西南地区与重庆东部、湖南的西北角相毗邻,地处三峡腹地,它是苗族、土家族、汉族等聚集地,当地土家族影射的空间范围最为广泛,其纵向历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文化特质具有同一性,鄂西南地区的民族属于同一文化圈。其“万物有灵观”的文化色彩最为突出,并把生存的权力作为一切价值观的思维方法,这也是构筑了“仪式”的核心内容。鄂西南水陆画图像本体作为仪式的媒介工具,与鄂西南百姓“天人合一”野性思维高度统一,是集体无意识的结果。
  在田野调查中发现,鄂西南水陆画图像具有佛、道、释三种宗教内容,并以道教为主。追本溯源,浓厚的“巫”文化为道教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锲机,与道教文化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性的道教化的流变,鄂西南地区特殊的人文环境对与图像本体事物间的追问具有很大的帮助。鄂西南水陆画图像本体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图像本体的审美构成进行分析,包括主要构图形式、神祗造型特点,整体的色彩偏好及搭配等,辨别基本的审美绘画语言,以进行阐释风格的特点,并借助外在资料的解析,探寻鄂西南民族文化的审美情感基调。这一部分属于图像学中前图像志(Präikonographische Analyse)的分析,即本文第二章鄂西南水陆画图像审美形式研究;第二阶段即图像志(Ikonographische Analyse),通过“主位法”对图像中的非审美元素进行解构,如神祗形象、八卦符号、动物图案,重在对象征事物以及象征意义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鄂西南民族的民间信仰与生活态度;第三个阶段,图像学分析(Ikonologische Interpretation),即图像学的阐释阶段,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图像内部进行重建、对观念和事物进行统合,探寻图像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着重分析鄂西南水陆画图像的功能价值、文化内涵、研究价值,前景发展。总的来讲,鄂西南水陆画图像不仅体现了本土独有的审美体悟,而且在思想情感中渗透了鄂西南地区特殊的民族信仰及人生价值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