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哲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6h】

论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哲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的传统解读

(一)对实践的认识论理解

(二)对实践的本体论理解

(三)对实践的人和社会本质的理解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践思维方式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践思维方式

(二)实践思维方式的涵义与特点

(三)实践思维方式的意义

三、哲学课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一)哲学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二)哲学教学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四、实践思维方式在哲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走出哲学教学困境的可能途径

(二)强化哲学课案例教学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和基础的概念.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的理解随着哲学自身的发展呈现出不断深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作者认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把实践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观点值得关注.哲学发展的实质是世界观的变革,而世界观的变革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的超越,也体现在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上.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比较稳定的思维逻辑框架.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单向的实体性思维,它无法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而实践思维方式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观察和把握世界的角度,使人们从对世界的单向性、实体性思维转到了关系性、主体性思维.实践思维方式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动态的、关系的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同时,实践思维方式的提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实践观念的创新和发展.目前中国高校哲学教学存在着许多困境.要走出哲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增强哲学教学的实效性,思维方式的转换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哲学是一种知识,但又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哲学本身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大学生学习哲学的过程,也应该是思维方式的训练过程.在哲学教学中贯彻实践思维方式,完成哲学的理论性教学向实践性教学的转变,改变传统的封闭的、单向的教学方式,确立一种开放的、双向的和关系的哲学教学模式,既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视角,也是走出哲学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著录项

  • 作者

    周德新;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叶泽雄;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思维方式;课程;
  • 关键词

    实践思维方式; 哲学教学; 运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