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经济社团的生成、运作及发展问题研究——兼以武汉企业联合会为表述对象
【6h】

我国经济社团的生成、运作及发展问题研究——兼以武汉企业联合会为表述对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导论

一、我国经济社团的生成状况透视

二、我国经济社团的运作机制探讨

三、我国经济社团的发展策略思索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政府——社会——市场”三维空间的互动构成了当代社会的基本格局。人类的经济史表明,市场固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但是自发的市场必然出现周期性的失灵;同样,人类的政治史也表明,虽然政府拥有强大的政治权力,但是市场失灵不是把市场交给政府管理的当然理由,政府也同样会失灵。这样,在市场与政府之间的社会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社会空间中最活跃的主体是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社团组织。在当代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社会空间中,发展经济社团理应成为我们探讨的课题。中国的经济社团自古有之,古代的经济社团多是自发性的联合组织,并且在协调生产、救济贫困、经济互助、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自发的民间组织并没有在历史的延续中健康、充分的成长。新中国成立以后,全能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窒息了经济社团的生长空间。这种状况在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当代中国的经济社团仍然处于政府与市场的夹缝中挣扎。因此,对我国经济社团的生成、运作及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宏观指导,主要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等具体方法,对我国经济社团的产生背景、组织结构与会员、资金来源与利益分配、法律地位、运作模式、互动空间、发展定位、法制环境、组织环境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释和探索,并提出了具有一定独到性和创新性的思路与见解。 全文包括四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导论。它简明扼要的阐释了文章选题的原因与立意,介绍了国内外就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章的研究方法、篇章结构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我国经济社团的生成状况透视。该部分主要从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系统分析与比较分析的角度论述了经济社团的产生、组织结构与会员、资金来源与利益分配、法律地位等问题。提出,我国经济社团的生成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中国自古就存在各种各样的经济社团。新中国成立后,以1978年为分界点,我国的经济社团经历了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之后,文章着重论述了经济社团在当代中国日渐繁盛的原因,即国家领域主动让渡出一部分社会空间的结果。关于经济社团的组织结构与会员,文章以武汉企业联合会为例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社团的资金来源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通过中外比较,指出经济社团的资金来源要以自筹为主、政府政策支持为辅的发展策略。法律地位问题是羁绊经济社团发展的瓶颈,对此,我国政府尚需有所作为。 第三部分,我国经济社团的运作机制探讨。这部分主要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阐释了经济社团的运作模式和互动空间。提出,西方经济社团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模式,社团从组建、人员、经费到职责实现基本没有政府的参与,但是它们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合作模式,表现为政府部门、经济社团和企业三者相互合作,共同促进经济的繁荣。我国经济社团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赋权模式、企业赋权模式和双向赋权模式。经济社团是在“政府——社会——市场”互动的大背景下运作的,随着政府部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经济社团的运作模式必将在这种互动中更多的向企业赋权模式转变。 第四部分,我国经济社团的发展策略思索。该部分从宏观角度着眼,进行微观深入分析,畅想了经济社团发展的社会功能定位、法制环境建设和组织环境创新等三个主要的关节点。认为,经济社团应该定位于多元社会治理结构中对政府的选择性替代,主要表现为在“选择性”的幅度上政府如何对经济社团进行空间让渡,以及空间让渡之后经济社团如何合理的界定自己的职责两个方面。在经济社团的法制环境建设上应当大力提倡备案制度,同时根据不同社团的层次,采取备案、鼓励登记与强制登记相结合的分层监管制度。经济社团自身的组织环境创新是该部分探析的重点,文章主要采用问题引入的方式,从组织结构、有效激励、自主自立、经验借鉴、文化培育、有效监督等方面提出了七点建设性意见。 本文以经济社团的“产生——运作——发展”这样一个生命周期的逻辑过程谋篇布局,突破了传统的“导论——理论阐述——实然分析——应然分析”这种固化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开拓意义。此外,在经济社团的生成原因、资金来源、法律地位、运作模式等方面的考察也颇具新意。尤其是文章在缕析了经济社团产生与运作的基础上,对经济社团的发展定位、法制环境与组织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具有一定开创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合理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