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农田水利政策变迁的政治学分析:1949-1957
【6h】

我国农田水利政策变迁的政治学分析:1949-1957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农田水利政策变迁:过程与绩效

第三章政治学意义上的农田水利政策变迁

第四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农业是我国立国之本。2005和2006年,国家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在小型农田水利方面,给予了重点关注和具体指示。重视农业,为何要如此强调农田水利的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回到国家建立初期,看看新生政权是如何领导亿万群众走出凋敝不堪的困境,并快速进入工业化的预备轨道,创造一次又一次历史奇迹的。 但上述这个过程显然不是单向的,不是国家单一力量所能够主宰的。中国几千年历史进程中,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进而对国家的影响,都是相当明显的。步入近代,特别是经历了外战内乱的浩劫,农业和农村都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恢复期。然而,工业化的逼近,又迫使农业不得不迅速恢复并加速发展。因此,农田水利在建国初期得到新政权的重视,但又无力投入太多资源,然而,国家却以另一种形式——组织农民——来汇集国家机器启动之初所需要的动力,其速度和能量,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个多项因素互动的过程。 本文正是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学的眼光,观察和讨论我国建国初期的农田水利政策,是在何种环境和状态下制定出来并得以实施的。通过对政策实施过程的描述和绩效评估,从中映射出对1949至1957年这一特殊时期中,农田水利政策的变迁与自然环境、社会条件、政治体制的相关性。希望能够从政策的变迁过程中,能够看到国家如何在与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得以成长,同时观察在这种互动中,自然和社会又如何悄悄发生了改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