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主义背景下的民族区域治理——清代以来新疆的政治发展研究
【6h】

国家主义背景下的民族区域治理——清代以来新疆的政治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

第一章边疆危机、国家整合与行省设立——清朝对新疆的治理

一、军府制下的多元管理

1、边疆治理和羁縻政策

2、伊犁将军府的设置

3、多元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改土归流和行省制

1、行省体制的建立

2、改土归流的意义

三、地方权威和国家整合

第二章中央式微、军阀割据与“东突”分裂——民国时期的新疆治理

一、军阀割据和废除王制

1、中央权威缺失下的地方自治

2、杨增新政改

3、金树仁乱政

二、农民反抗和“东突”分裂

1、哈密起义

2、“东突”分裂

三、联苏称霸和三区革命

1、盛世才称霸

2、三区革命

四、割据、反抗和统一

第三章和平解放、政权建设与兵团建制——建国初期的新疆治理

一、和平解放和施政方针

1、和平解放

2、施政方针

二、政权建设和社会变革

1、民主建政

2、社会变革

三、屯田戍边和兵团建制

1、屯田戍边

2、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

四、变革、控制和屯垦

第四章民族平等和区域自治——立宪时期的新疆治理

一、民族自决与民族自治

1、民族自决

2、民族自治

二、自治机关和自治权利

1、自治地方

2、自治机关

3、自治权利

三、主权、平等和自治

第五章治理危机和兵团撤销——“文革”期间的新疆治理

一、夺权内战与治理危机

1、夺权和军管

2、革命委员会

二、政治改组和兵团撤销

1、政治改组

2、兵团撤销

三、危机、根源和教训

第六章体制改革、民族分裂与政治稳定——新时期的新疆治理

一、拨乱反正和民族团结

1、平反冤假错案

2、解决民族问题

二、民族区域自治体制的完善

1、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2、民族乡建设

三、恢复兵团和机构改革

1、恢复生产建设兵团

2、党政机构改革

四、“双泛”危害和稳定发展

1、“东突”势力的恐怖活动

2、稳定发展

五、民主、法制和稳定

基本结论——新疆的长治久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国家主义背景下的民族区域治理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研究的是清代对新疆的治理。清政府对新疆的治理主要经历了军府制时期和行省制时期。作为军政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军府制度的职能包括了军事和民政两大部分。清政府依据“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的原则,针对新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特点,建立郡县制、盟旗制也称为“扎萨克制”和伯克制这三种相异的民政管理制度。1884年清政府根据已变化的形势,在新疆“改土归流”建立了行省制。 第二章研究的是民国时期新疆的治理。这个时期新疆政治的总特征是军阀割据,中央政权对新疆的实际性控制十分有限。但就新疆内部的体制和秩序而言,先后掌管新疆的杨增新、金树仁和盛世才三位军阀的施政目标和方式都有所不同。 第三章研究的是建国初期的新疆治理。新疆的和平解放为新疆的治理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除民主建政和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外,对新疆治理产生了十分重要影响的就是屯田戍边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 第四章研究的是立宪时期的新疆治理。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发展的基本过程。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规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法制化。 第五章研究的是“文革”期间的新疆治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发生的社会动乱,使新疆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治理性危机,并影响到了兵团事业,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第六章研究的是新时期的新疆治理。“文革”结束后,通过“拨乱反正”特别是“平反冤假错案”,使新疆政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在民族团结的旗帜下,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范下,完善了新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项民族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重要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稳定新疆的核心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东突”分裂势力的猖狂活动正在影响到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