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泛偶像化时代的博客——传媒批判视野下的“名人博客”研究
【6h】

泛偶像化时代的博客——传媒批判视野下的“名人博客”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博客元年”的到来

第一章、现象呈现:博客空间中的“偶像制造”

一、“偶像制造”的历程及现状

二、“名人博客”的主要特征

三、“名人博客”现象所引发的网民争议

第二章、原因分析:透视“名人博客”现象的产生

一、“名人博客”兴起的主观动机分析

二、博客发展状况与前景的客观背景分析

三、网民们的社会心态分析

第三章、引发的问题及思考:话语权·商业化·网络秩序

一、问题一:博客空间的偶像化——话语权的转移与回归

二、问题二:网络偶像的商业化——“名人博客”背后的名利场

三、问题三:博客空间中的自由幻象——偶像的“客厅”与粉丝们的“广场”

第四章、探索与总结

一、博客群体

二、博客网站

三、非博客群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偶像时代,见缝插针的偶像广告,渗透、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罅隙。有多少商机需要广而告之,就需要多少偶像竞相叫卖。这大概是偶像得以生存繁衍和泛偶像时代发育成型的最好的温床。 有人将“名人博客”的崛起称做中国网络空间“泛偶像化运动”的极至。正如当代社会的多元性一样,博客偶像也是多元的,不同类型的博客偶像的相继崛起,使得博客“偶像制造”的历程也展现出了多元化的色彩。 在中国博客诞生发展的过程中,就这样始终贯穿着各种各样的偶像化人物。以演艺界人士和作家文人为主力军的“名人博客”是博客偶像的当前态。与其说是博客空间成就了这些名人,不如说是这些名人激发起了博客空间新的激情,博客空间的被关注度首次盛况空前。名人博客将现实中的名人效应移植到了网络,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博客空间新兴的偶像。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名人博客”这一中国博客空间中最新的热点现象,集中批判其中所反映的博客精神的失落,话语权的归属与转移,商业化的追求与困惑,以孕言论自由与网络秩序等矛盾,从而来揭示和探讨当今中国博客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文章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首先,现象的呈现。追溯三类博客偶像的崛起,阐述“名人博客”这一最新博客偶像的现状;其次,原因的分析,包括主观动机、客观背景以及社会心态等;再次,问题的反思,涉及话语权的归属问题、博客的商业化以及网络空间的自由和秩序等;最后,总结与探索,尝试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途径。 “名人博客”这一文化现象需要通过时间的沉淀来吹散浮沫看清真实的状况,希望通过本文的初步研究来为人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