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明末清初松江士人群体活动研究——以游宴为中心的考察
【6h】

明末清初松江士人群体活动研究——以游宴为中心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游宴——士人生活的多面体

二、学术前史

1、对士绅的研究

2、对于士人、松江地区、松江地区士人的研究

三、主要思路及内容

1、主要思路

2、主要内容

四、重点、难点及主要方法

第一章 松江府士人游宴活动的历时分析

第一节松江府的社会文化生态

1、松江府士人的地域意识

2、松江府士人群体的特征

第二节游宴活动的时间分析

1、兴盛期

2、凋零期

3、复兴期

小结

第二章松江士人游宴活动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陈子龙:勇于任事与诗酒风流

1、松江士人

2、同年

3、朋友

4、各级官员

5、女性

第二节李雯:难忘旧友与故国情思

1、家人

2、松江士人

3、仕清官员

4、朋友

第三节周茂源:出世与入世之间

1、松江士人

2、各级官员

3、遗民

4、方外人士

第四节王顼龄:宦海优游与应制颂美

1、家人

2、松江士人

3、博学鸿儒群体

4、赐宴

小结

第三章 以宴为名:游宴与士人生活的联系

第一节游宴与文学活动

1、引发文学创作的繁盛

2、促进文学流派的形成

第二节游宴与士人生计

1、士人的卖文谋生

2、士人游幕

第三节游宴与政治活动

1、士人的政治抉择

2、士人的政治实践

第四章延续与嬗变:松江士人的群体活动

第一节结成广泛的社会网络

1、提供身份的认同

2、提供人际的保护作用

第二节悠游征歌的生活方式

1、士人美人交相辉映

2、晚明的落日余晖

第三节结社的变化

1、由群体到个体

2、从组织化到仪式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明末清初松江士人的游宴活动,来探讨在这一社会变动时期士人群体活动的特征。首先,将松江士人的游宴与松江的地域特征联系起来,以时间为序将之分为三期,明代中后期松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士人风气的转变使得游宴活动遍布士林,此一期为全盛期。而明清易代所带来的地方秩序的混乱使得游宴活动大为减少,经过清初的恢复游宴活动再度复兴,但其内核已与明中后期有所不同。 其次,选取有代表性的士人作个案的考察。陈子龙的游宴活动与其经世的实践有很大的联系。李雯在出仕清朝后,仍然保留着其在晚明所建立的交游圈,他的游宴活动,并未被鼎革所阻断。周茂源入清之后,仕途上遭受挫折,除了与本地士人、各级官员交往外,他与方外人士的交游颇多。王顼龄长期居于要职,其政务、宫廷饮宴为数不少。 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可以看到游宴与士人其它活动的关联性。在游宴中士人致力于诗文的创作,对于松江地区文学流派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士人的卖文谋生行为很多也是在诗酒称觞中进行,其中不乏幕友与幕主的觥筹交错。参与共同游宴活动的士人在明清易代之际,其政治走向各异。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通过游宴所建立的交游圈对士人的经世实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比晚明,清初士人在游宴中对于地方事务和政治的讨论有下降的趋势。 最后,通过对游宴活动的分析来观照松江士人群体活动的特点。在明末清初,松江地区士人的延续性仍十分明显。他们通过游宴活动建立起广泛的社会网络,士人一方面在其中寻找自身价值取向的认同,另一方面在必要的时候该网络还会为士人提供人际的保护作用。而晚明的慕奢华、悠游征歌的生活方式在入清之后,仍有流风余韵。但是,随着清政府对社会控制力的加强,清初士人的结社活动,其精神内核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地方的主导作用有所下降。虽然如此,正是有赖于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阶层,松江地域社会才保持着稳定与发展,其变乱都没有超出社会的承受能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