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印度古典梵语戏剧《沙恭达罗》的美学特征
【6h】

论印度古典梵语戏剧《沙恭达罗》的美学特征

代理获取

摘要

迦梨陀娑是印度著名的诗人、戏剧家,生活于公元4、5世纪的印度笈多王朝时期,当时正值印度梵语文学发展至顶峰,迦梨陀娑所写的《沙恭达罗》是最具代表性的梵语戏剧作品。国内对《沙恭达罗》的研究集中在美学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和叙事艺术研究三方面,国外研究以美学研究和比较研究为主。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虽然美学研究的成果比较多,但都拘泥于对作品某一美学特征的研究,缺乏全面深入的视野。本文以戏剧《沙恭达罗》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探讨作品的美学特征。首先对作品美的类型、美的表达和审美效应三方面美学特征进行细致解读,并进一步探讨了印度古典梵语戏剧学、印度宗教观和印度民族性格对《沙恭达罗》美学特征所形成的影响,这在学术界具有开拓性意义;此外,本文对《沙恭达罗》的戏剧美学类型和印度古典梵语戏剧美学特征也进行了思考,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本文分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归纳整理出戏剧《沙恭达罗》包含的三种美的类型,即自然美、女性美、和谐美。其中自然美以净修林为代表,突出以生命为美和以神圣为美的特征;沙恭达罗是女性美的代表,她的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既有清丽脱俗的外表,又有强大的内心世界;和谐美包括自然与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梵与我的和谐。这些美的类型构成美本身。
   第二章对作品中诗性美的创作进行探讨,分别从情节设计、抒情风格、内心刻画和诗性修辞手法分析作品诗性的表达方式。正是创作方法上的诗性美特征使戏剧《沙恭达罗》具有独特的美感。
   第三章分析戏剧《沙恭达罗》的审美效应。首先探讨《沙恭达罗》的戏剧美学类型,结合西方戏剧理论分析作品包含的悲剧性元素和喜剧性元素,提出《沙恭达罗》是一部融合悲剧元素的喜剧。在对戏剧美学类型形成定论的基础上,结合印度戏剧理论,分析《沙恭达罗》产生的以悲悯味和艳情味为主的审美效应。
   第四章考察戏剧《沙恭达罗》美学特征的形成原因。印度古典梵语戏剧学本身发端较早,以《舞论》为代表的戏剧理论著作影响了印度梵语戏剧的实践发展;印度宗教观中苦难意识与乐观精神同在,使《沙恭达罗》具有悲喜融合的戏剧美学特征;而印度民族性格总是趋向宽容与和解,因此《沙恭达罗》追求和谐美的理想。
   结语部分对戏剧《沙恭达罗》的美学特征进行总结,并将戏剧《沙恭达罗》与史诗插话《沙恭达罗传》进行比较。本文认为,《沙恭达罗》在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设计两方面都更具美感;此外由这部戏剧引发思考,发现印度古典梵语戏剧大都以宫廷爱情为题材、悲喜融合为特征,在戏剧形式和内容上都受到了《舞论》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