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农户类型的耕地用途转换驱动机制研究
【6h】

基于农户类型的耕地用途转换驱动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LUCC研究进展

1.2.2 耕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

1.2.3 关于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理论

2.1.1 基本概念

2.1.2 农户行为理论

2.1.2 边际收益理论

2.1.3 比较优势理论

2.1.4 激励理论

2.1.5 耕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2.2 农户耕地用途转换的影响因素及理论分析

2.2.1 户主基本信息

2.2.2 农户家庭基本特征

2.2.3 农户家庭经济特征

2.2.4 耕地资源禀赋

3 研究区农户类型划分

3.1 研究区概况

3.1.1 仙桃市简介

3.1.2 沙湖镇简介

3.1.3 陈河村简介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数据处理

3.3 农户类型划分

3.3.1 样本区农户基本情况

3.3.2 样本区农户类型划分

3.3.3 不同类型农户基本特点

4 陈河村耕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的实证分析

4.1 计量模型建立

4.1.1 模型的选择与说明

4.1.2 变量的选取

4.2 模型估计结果

4.3 结果分析

4.3.1 不同类型农户耕地转换行为影响因素

4.3.2 不同农户类型的共有影响因素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农户土地利用调查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当前,对耕地用途转换的研究主要对其客观变化现象进行分析,而以农户即耕地用途转换的行为主体对其进行探讨尚不多见。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直接决策者,其行为和意愿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尤其是耕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本文拟对农户即耕地用途转换的行为主体进行类型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他们在耕地用途转换中驱动差异。
  本文以位于江汉平原腹地的仙桃市沙湖镇陈河村为案例区,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研究区农户耕地利用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对农户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耕地用途转换的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以陈河村10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农户收入来源及其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等特征将样本区农户分为纯农型、以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和非农型四种类型;
  (2)分析了陈河村户主基本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经济特征和资源禀赋情况,总结了江汉平原典型村农户耕地利用特点;近年来,研究区农户收入来源多元化,对耕地关注程度下降。耕地用途转换的现象比较普遍,以耕地转出为主要趋势。具体表现为耕地转为鱼塘、建设用地和林地等,且不同农户类型间存在差异。
  (3)在对农户耕地用途转换内外驱动因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样本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用途转换驱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户其耕地用途转换行为的制约因素有所差异。劳动技能、耕地收入比重均对各种类型的农户耕地用途转换行为均有显著影响。人均耕地面积、交通条件对非农型农户耕地用途转换具有显著影响;气候条件变化对所有涉农型(纯农型、以农为主型、非农为主型)农户的耕地转换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在涉农型农户中,户主年龄、非农劳动力比重对非农为主型农户具有显著影响,抚养人口比例、耕地破碎度对以农为主型农户耕地用途转换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户主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劳动力数量对纯农型农户耕地用途转换行为有显著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