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形势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为例
【6h】

新形势下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思路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农村社区的概念、功能、特征的研究

1.4.2 农村社区建设内涵的研究

1.4.3 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究

1.4.4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1.4.5 困境解决的对策探究

2 农村社区管理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农村社区

2.1.3 社区管理体制

2.2 农村社区管理发展的历史沿革

2.2.1 建国以前的农村社区管理

2.2.2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社区管理

2.2.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管理

3 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3.1 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3.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所迫

3.1.2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需求所导

3.1.3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所引

3.2 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可行性

3.2.1 宏观层面: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提供政策指导

3.2.2 中观层面: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3.2.3 微观层面:农村社区居民需求转变奠定基础

4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困境分析

4.1 宜春市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现状

4.1.1 宜春市农村社区的基本概况

4.1.2 建立了稳固的党政领导制度

4.1.3 制定了成熟的工作运作机制

4.1.4 制定了完善的工作考核方案

4.2 农村社区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分析

4.2.1 人才有限,社区管理人才结构不科学

4.2.2 投入不足,社区建设资金来源面窄

4.2.3 碍于传统,社区管理理念滞后

4.2.4 体制束缚,社区管理方法单一

5 对策建议

5.1 构建专业与本土人才的联动机制

5.2 拓宽农村社区建设投资渠道

5.3 创新农村社区管理理念

5.4 提升农村社区管理方式方法

6.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受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历史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群体利益冲突等诸多问题。如何协调好这些问题,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管理的新课题。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需求也发生巨大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追求,而是需要更多的精神参与,这也对政府的管理体制提出更高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大社会、小政府等理念不断影响着政府管理机制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对社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部署。并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区管理在城镇化背景下也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将对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是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江西省万载县早在2007年就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此后在宜春市有关部门和万载县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经过前期的探讨研究,确定万载县以打造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为轴线。经过几年的努力,万载农村社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形成了享誉全国的农村社会工作“万载模式”。万载县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给农村社区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和力量,在探索农村社区管理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据此,笔者立足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农村社区进行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其社区管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以此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现实依据。
  本研究以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为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定性研究方法探讨如何创新农村社区管理制度。文章首先梳理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提出对有关概念的看法和理解,并对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深入宜春市万载县进行调查,发现该县农村社区管理取得建立了稳固的党政领导制度、制定了成熟的工作运作机制、制定了完善的工作考核方案等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人才有限、社区管理人才结构不科学,投入不足、社区建设资金来源面窄,碍于传统、社区管理理念滞后,体制束缚、社区管理方法单一等问题。最后文章结合多方面经验提出了构建专业与本土人才的联动机制、拓宽农村社区建设投资渠道、创新农村社区管理理念、提升农村社区管理方式方法等应对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