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澳科学教材中的SSI文本分析——以生物部分为例
【6h】

中美澳科学教材中的SSI文本分析——以生物部分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非形式推理

2.社会性科学议题

(二)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研究现状

1.SSI的选择依据和分类

2.SSI的教学意义

3.SSI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三)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二、中美澳四套科学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中有关SSI的比较分析

(一)《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有关SSI的内容分析

(二)《澳大利亚课程新教学大纲K-10》中有关SSI的内容分析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SSI的内容分析

(四)中美澳四套科学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中有关SSI的比较分析

三、中美澳三国四套科学教材中的SSI数量和栏目设计比较

(一)美国《科学探索者》教材的SSI数量和栏目设计分析

(二)澳大利亚《科学焦点》教材生物部分的SSI数量和栏目设计分析

(三)浙教版和武汉版《科学》教材生物部分的SSI数量和栏目设计分析

(四)中美澳三国四套科学教材中的SSI数量和栏目设计比较

四、中美澳三国四套科学教材中的SSI类别比较

(一)美国《科学探索者》教材的SSI分类分析

(二)澳大利亚《科学焦点》教材生物部分的SSI分类分析

(三)浙教版和武汉版《科学》教材生物部分的SSI分类分析

(四)中美澳三国四套科学教材中的SSI类别比较

五、中美澳三国四套科学教材的SSI呈现方式比较

(一)美国《科学探索者》教材的SSI呈现方式分析

(二)澳大利亚《科学焦点》教材生物部分的SSI呈现方式分析

(三)浙教版和武汉版《科学》教材生物部分的SSI呈现方式分析

(四)中美澳三国四套科学教材中的SSI呈现方式比较

六、中美澳三国四套科学教材SSI文本分析的结论

七、中美澳科学教材SSI文本分析对我国科学教材编写的启示

(一)每册SSI的编写数量在2-3个为宜

(二)SSI来源多样化,应体现地方特色

(三)SSI栏目设置多元化,呈现方式切合教学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日星月异的科学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器官移植等争议性的社会议题层出不穷,这种由于科学家本身的实验证据不充足,或是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背景、价值观和道德观不同,导致对同一个议题具有不同的态度和观点,甚至做出不同的决策,而产生了社会性的争议,我们称这样的议题为“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Issues,简称“SSI”)。国外和台湾地区的研究表明,将社会性科学议题引入科学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质的认识、科学知识的习得、非形式推理能力、科学伦理观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生物学因其与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等特点,成为开展SSI教学的首选学科。
   基于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匮乏以及国内外对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材分析的缺失,笔者以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最基本的工具——科学教材为研究对象,从10个国家的主流教材中选取出具有明显SSI编写特点的美国《科学探索者》、澳大利亚《科学焦点》教材与我国武汉版和浙教版的两套科学教材就生物部分中的SSI编写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首先阐述了SSI和非形式推理的概念,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SSI的分类、教学意义、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围绕中、美、澳三国四套教材编写对应的课程标准中有关SSI的相关内容就课程的总目标、课程标准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侧重点,以及有关SSI的相关规定做比较分析;第三、四、五章则围绕四套教材在社会性科学议题编写的数量、栏目设置、分类以及呈现方式上的异同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最后笔者以武汉版教材为例,将《科学探索者》、《科学焦点》中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依据知识体系嵌入武汉版科学教材的生物部分,给出了武汉版《科学》教材的编写建议,为教材编写者在教材中编写社会性科学议题提供参考建议,同时议题的汇总为一线教师开展SSI教学提供议题来源和教学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