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个体化与乡土重建——基于鄂西陈村的考察
【6h】

当代中国乡村社会个体化与乡土重建——基于鄂西陈村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结构功能范式

(二)权力文化范式

(三)行为结构范式

(四)简单评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四、陈村概况

第二章 理论准备:现代性、自反性现代性与个体化

一、现代性

二、自反性现代性

三、个体化

第三章 农民与国家互动下的乡村社会变迁

一、“摘帽”

二、包产到户

三、村民自治

四、小结

第四章 个体崛起与乡村共同体解体

一、个体崛起:流动与消费

(一)农民进城

(二)消费进村

二、乡村共同体解体:表现与原因

(一)乡村共同体解体的表现

(二)乡村共同体解体的原因

第五章 个体化视角下的乡土重建

一、完善农村福利制度

二、发展和培育农村社会组织

三、繁荣乡村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不同学科对社会变迁有不同的研究范式。人类学运用结构功能范式,社会学运用行为结构范式,政治学则倾向于运用权力文化范式。这些不同的研究范式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乡村社会的变迁。但是我发现,这些研究范式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有意或者无意地忽视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能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主、平等与自由等现代性意识的渗入,中国乡村社会中的个体农民开始变得活跃,他们不只在生产与消费中变得独立自主,在村庄政治与家庭生活中的主体性也不断得到体现。农民的个体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乡村社会变迁的动力。因此,在当代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个体因素。本文尝试引入“个体化”概念,并对其进行修正,作为一种结构化的分析框架,运用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研究。这一分析框架强调个体选择的多样性、能动性、平等、自由与民主等现代性因素。
  本文的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我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从“摘帽”、包产到户、村民自治三个维度系统地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与国家的互动过程,透视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在第二部分,我先从流动与消费两个维度审视了市场经济对农民的影响,并关注了这一过程中的个体崛起命题。然后,从乡村公共规则、公共舆论、公共活动与公共空间四个维度考察了乡村共同体的解体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在第三部分,我从“个体化”视角探讨了乡土重建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命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