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研究——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为研究视角
【6h】

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研究——以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为研究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关于选题的研究述评

1.国内研究状况

2.国外研究状况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基本框架

1.本文的创新之处

2.本文的基本结构

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变化促使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的形成和不断发展

1.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产生的条件之一

2.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的发展变化伴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二)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的发展演变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1.阶级斗争思想在国民革命中的闪烁

2.阶级斗争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表现

3.将阶级斗争运用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中

4.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发展

(一)建国初期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的新发展

1.适应新民主主义改革

2.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的变化

(二)促进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

1.对提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2.对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的影响

三、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走向错误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一)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走向错误

1.时代背景

2.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促使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走向错误一面

(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1.对党内认识的变化,影响党对建设事业的领导作用

2.对知识分子的否定看法,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3.阶级斗争扩大化,对生产建设的直接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在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产生、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指导并影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纵观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发展历程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变迁,本文认为,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呈现出共生互动关系态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毛泽东在调查研究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对各个阶段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大革命中认识了农民的重要性,在土地革命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观点,在抗日战争中提出了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具有一致性的阶级观点,在解放战争中适时调整阶级政策。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毛泽东适应新民主主义改革,在土地问题上采取保护富农的政策,在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采取限制和利用的政策,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条件。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面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任务,毛泽东积极支持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并且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了“赎买”政策。其阶级斗争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顺利完成,中国也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国的主要任务本已经不再是阶级斗争,这是中共在“八大”上已经取得的正确共识。但是,后来,毛泽东在面对国内外一系列问题时,没能正确地分析和判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他重提阶级斗争,并把阶级斗争引入党内,致使阶级斗争不断扩大化、绝对化。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由此步入错误的发展轨道且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对革命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毛泽东正确地分析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他关于阶级斗争的科学思想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阶级斗争思想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点,正确与错误交织在一起,既有他对中国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理论思考和深切忧虑,又有他对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和阶级斗争问题的严重误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日益发展的“左”的阶级斗争理论,致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曲折并经受严重挫折,历史教训极其深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