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情往来:一种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运作方式——基于L市的人情往来调查
【6h】

人情往来:一种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运作方式——基于L市的人情往来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 概念界定及发展

1.人情交往在社会关系运作中的历史与文化

2.人情交往的相关概念界定

(四) 研究方法

(五) 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2.国内相关研究

二、人情交往的理论透视与媒介

(一) 人情交往的理论透视

1.儒家伦理文化

2.社会网络论

3.社会交换论

4.戏剧论

(二) 人情交往的主要媒介——礼物

三、市场经济中人情交往的动态变化

(一) 访谈对象

(二) 经济交往的“差序格局”化

1.社会关系结构的变迁路径

2.人情往来在社会关系结构变迁中的动态变化

(三) 人情交往的范围、方式和目的的新变化

1.人情交往的范围:从血缘、地缘到业缘

2.人情交往新趋势:从物质化到货币化

3.人情交往的目的质变:工具主义取代了情感主义

四、人情交往中的功能强化与转化

(一) 人情往来的正功能:社会关系的维持与再生产

1.道德义务的履行和礼仪化的凸显

2.朋友身份的确认与亲密关系的维系

3.人际关系的再生产与物质财产的再分配

(二) 人情往来过程和目的的异化

1.货币化凸显导致“人情”名实分离

2.人情化负担不堪重负

3.社会交往中的不良风气

五、交往模式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一) 人情交往模式的变化

(二) 人情交往的发展趋势--符号化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中国社会,人情往来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它是维系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重要纽带。无论是在传统社会还是当代社会,“人情”在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伴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关系结构的转变,人情交往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传统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人情往来逐渐被以业缘关系为基础的人情往来所取代。此外,人情往来的货币化特征已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的流行趋势,构成了一个社会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一个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中,强调日常交往的和谐性与伦理性,往往更多依靠人情交往来解决日常的生活问题。因此,个人在人情关系网络中的社会地位以及对社会资源的可支配性就成为衡量其在人情往来中处于何种地位的重要标志。
  人情往来作为日常社会交往必不可少的交际手段,有着自身的行为逻辑与运作方式。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并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而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人们通过人情往来来建立关系、利用关系和巩固关系,扩大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最大化。因此,要想考察人情往来在社会关系中的运作方式以及如何实现社会关系再生产就必须引进“面子”这个可操纵的变量来进行补充。“人情”、“面子”、“关系”这三个本土化概念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密不可分,它们形象描述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心理动态过程以及行为变化趋势,有效地构建了中国人独特的人情交往行为架构,成为理解中国人人情往来的重要切入口与分析视角。因此,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人情往来来构建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进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如何善用人情交往的各种法则,来获得关系网络中的权力与地位?影响人们人情交往的因素又有哪些,“人情”、“面子”、“关系”这三者在人情往来中是如何相互影响以达到良性运行?社会结构性压力以及社会关系结构网络对人情交往又有何影响等等?正是基于对以上社会问题的关注与困惑,笔者才在宏观社会结构这一大背景框架下来展开对人情交往这一微观社会现象的研究,通过分析我国社会关系结构的发展演变历程以及人情往来文化的历史过程,探讨我国人情往来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功能等,并为其在社会关系再生产过程中的良性运行提供可行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