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灵与幸福——印度非佛教派别的心灵哲学及其幸福观意义
【6h】

心灵与幸福——印度非佛教派别的心灵哲学及其幸福观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挖掘印度心灵哲学资源,在对话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背景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奥义书中的心灵哲学与幸福观

第一节 奥义书对精神本体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奥义书的心灵哲学思想概述

一、对自我(Aman)的探寻

二、一元论观念的终极真实——梵

三、梵我合一

第三节 解脱论:基于心灵哲学的幸福探究

一、正确认识精神本质,寻求解脱

二、从人性地位的角度寻求解脱之道

第二章 数论哲学的心灵哲学及其解脱论思想

第一节 唯物主义性质的数论哲学简述

第二节 数论派的心灵哲学思想

一、心理样式论

二、心理现象的范围种类论

三、心理现象发生论

四、心理现象作用论

五、因果论

第三节 以智慧为路径达到幸福——解脱论思想

一、轮回原理

二、解脱原理

第三章 瑜伽哲学的心灵哲学及其解脱论意蕴

第一节 以心为本:瑜伽学派的实质与特点

第二节 《瑜伽经》的心灵哲学思想

一、神我论思想

二、心理样式的发现与归类

三、关于心的现象学思想

四、心的人为改变与生灭

第三节 瑜伽派的解脱论思想

一、轮回

二.解脱

第四章 胜论派哲学及其解脱论思想

第一节 胜论派基本哲学思想概述

第二节 胜论经派的心灵哲学思想

一、意义论

二、极微说与身体哲学

三、自我论与意论

四、因中无果说与心理因果性问题

五、量论及其心灵哲学意蕴

第三节 基于心灵哲学的幸福论——胜论派的解脱论思想

第五章 正理派哲学的心灵哲学思想

第一节 人我论、句义说及其心灵哲学意义

一、人我论

二、句义说及其心灵哲学意义

第二节 量论

一、量

二、疑与错误的认识

三、所量

第三节 心灵哲学的解脱论维度

第六章 弥曼差派与吠檀多派哲学的心灵哲学

第一节 弥曼差派哲学的心灵哲学思想

一、神的本体论地位问题

二、“声”论中的意义实在论

三、自我与价值性心灵哲学

第二节 吠檀多派哲学的心灵哲学思想

一、意识及其种类

二、自我论

三、宇宙动因与心理因果性问题

四、智能论

五、心物关系论

六、从小我到大我:梵我一如的解脱论思想

第七章 印度顺世论的唯物主义心灵哲学

第一节 知识论——顺世论哲学基础

第二节、灵肉本质关系论

第三节、顺世论基于物理主义的幸福观

第八章 构建合理的幸福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实现社会安定和谐指明正确方向

第二节 印度各派的幸福观扫描

第三节 构建合理的幸福观,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梦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科研情况简介

展开▼

摘要

哲学的功能和作用尽管在学术界颇有争议,但有一点似乎是个例外,即古今中外的哲人智者都不否认哲学对于人生的作用。人总是追求幸福的,幸福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是古往今来哲学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由于东西方各自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对幸福问题研究的侧重点就各异。西方沿袭分析传统,侧重于思辨的、人与社会关系性的幸福理论建构,而东方人更重视心灵的调适,内在的幸福感等问题。
  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大量关于幸福思想的论述,这些论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要解决幸福的种种问题,先要弄清幸福的原理、途径、机制、条件等问题,所以,在解答幸福问题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心灵哲学的视角或维度。所谓心灵哲学,是一个有漫长历史的、专门以心灵的表现形式、内在结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以心与身、心与物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西方哲学在探究心灵时,受其科学精神的影响,更为关注的是心灵的“体”的方面的研究,如心灵的本质、结构、奥秘之类的问题。而东方智慧由于更为关注入伦道德、心灵状态、幸福、快乐乃至个人解放的内在心理机制、原理和具体实现的条件、方法等问题。
  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一样古老,除非我们拒绝学习和借鉴,否则很难设想创造了如此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竟然没有值得我们汲取和学习借鉴的东西。而且印度民族是一个注重内省的、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的民族。他们对于人的心灵的滋润和培养,对个体精神健康发展的关注程度要远远地超过其他文明。所以从印度心灵哲学视角挖掘新的资源,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如何追求人生的圆满,获得无漏的幸福,这是印度各家各派哲学持续关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首先取决于持何种价值观。在印度各个哲学派别看来,解脱自在无疑是众生孜孜以求的最美妙的价值。它在哪里?怎样求?回答也很简单:心能天堂,心能地狱,心能凡夫,心能圣贤,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从心灵哲学的角度探讨心灵的本质与实践,无疑是解答幸福问题的优越通道。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和印度心灵哲学的幸福观形成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之中,因此它们所形成的哲学观念、哲学范式和研究方法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这种差异与特性,既是它们相对于对方的优势,却也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体现了还具有不断完善的空间。通过对话来汲取对方的优点、填补自身的空白,必然有助于自身的丰富和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