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德、权力与治理技术:人民政治话语的内涵、历史与实践
【6h】

道德、权力与治理技术:人民政治话语的内涵、历史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意识与研究述评

二、替代方案与思考进路

第二章 概念限定与人民政治学说的内涵

一、相关概念的限定

二、人民政治学说的内涵

1、价值性维度:道德与情感

2、阐释性维度:权力与权威

3、工具性维度:功能与技艺

第三章 人民政治话语的历史分析:从革命到改革

一、革命年代:“人民”的觉醒

1.群众的革命化与阶级动员

2.人民政治的基层政权实践与“以群众建国”

二、“继续革命”:“人民”的膨胀

1.革命的日常化

2.用人民政治话语对抗官僚体制

三、改革年代:革命性的消退与“人民”的再造

第四章 人民政治话语的当下实践:催化性与压制性的变奏

一、“催化性”:群众动员式治理

二、“压制性”:维稳政治的兴起

第五章 悬而未决的议题:人民、国家与治理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总结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奇迹解释的基础上,本文着力于发掘解释三十年中国奇迹的“替代方案”,并预先设定了两个标准,第一,这一替代方案必须能够一揽子解决这三十年多年来的政党-国家、国家-社会、强制与柔性、常规与动员道德与权力等各种关系模式。第二,这一替代方案能够联结革命与改革之间、改革三十年与共和国六十年之间乃至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民政治话语是本文所指的“替代方案”,它可以回答这两个问题。
  本文首先对人民政治学说进行了内涵分析,将其分为价值性维度、阐释性维度与工具性维度,接着对人民政治话语进行了历史社会学分析与实践分析。在历史社会学分析中,将人民政治话语划分为“革命年代”、“继续革命年代”与“改革年代”,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在革命年代表现为阶级动员与群众的革命化、基层政权实践与以群众建国,在继续革命年代表现为革命的常规化与理性虚无主义,在改革年代表现为革命性的消退与人民的再造。在实践分析部分,本文围绕人民政治话语在当下的“催化性”与“压制性”展开,前者表现为“群众动员式治理”,后者表现为改革年代“维稳政治的兴起”。
  最后,本文并未给出一个完整的定论,而是要讨论人民政治话语在“人民-国家-治理”体系下如何自处的问题。首先,人民政治话语会不会终结?其内在存在哪些限度和冲突。其次,讨论如何正确对待人民政治话语,如何重塑与驯服“人民”,并发挥这一话语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