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子制造行业工厂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员工发展方面的应用
【6h】

电子制造行业工厂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员工发展方面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提出

2.2 胜任力相关国内外研究发展史

3 工厂基层管理人员的现状

3.1 现状和挑战

3.2 发展趋势

3.3 人员结构

3.4 现阶段存在问题及分析

4 胜任力模型的建构

4.1 确定绩效有效标准

4.2 选择校标样本

4.3 资料收集

4.4 数据分析和建立胜任力模型

4.4.1 基本假设

4.4.2 信息编码

4.5 对编码结果进行验证

4.5.1 对访谈信度的分析

4.5.2 对访谈有效性进行检验

4.5.3 对访谈结果差异性进行分析

5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5.1 胜任力模型的相关方确认

5.2 目标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期初测评阶段

5.3 目标岗位人员的胜任力期末测评阶段

5.4 跟进胜任力测评和发展成果展示

5.5 基层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应用的结论与不足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电子制造行业的竞争呈现日趋激烈的态势,如今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对于人才的竞争。根据公司战略预测,管理着约占80%员工的生产一线基层管理者的胜任力提升对公司整体表现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人才管理工具,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细化和深入,已经在员工招聘、人员发展、绩效考核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既有的胜任力模型相关研究侧重于对公司发展具有战略影响意义的中高层管理岗位,在对人数众多但差异较大的基层管理岗位方面的针对性研究相对薄弱,而对于电子制造行业中的一线基层管理岗位的应用则近乎于空白。此外,常见的领导力胜任力模型的描述比较笼统,对于文化层级相对较低的生产基层管理岗位人员在理解和应用上造成一定困难和挑战,导致通用领导力胜任力模型在该群体的应用效果不明显。
  本文主要围绕对某电子制造行业生产一线基层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和应用两方面展开。就如何建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电子制造行业基层管理岗位胜任力模型,以及构建的胜任力模型如何在员工发展领域进行应用,进行了具体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于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对目标岗位从业人员的现状考核和发展方案制定中,从而加速目标人群的成长,更加有效地提升该人群的整体工作能力,在未来的市场人才竞争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在工厂基层管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建构部分,沿用经典建模流程,采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技术,通过对55名绩优组目标岗位人员和51名普通绩效组目标岗位人员的访谈和访谈信息的后期分析和编码,区分不同层级的关键行为信息,建立生产一线基层管理岗位综合性的胜任力模型。基于生产一线基层管理岗位的特点,该模型不仅包含领导力相关胜任特征,还涵盖了技术层面的胜任特征。共分为五大胜任特征群,即管理者勇气、绩效管理、跨部门/团队合作管理、员工关爱和激励、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涵盖了细化的15项关键行为项,并对每个关键行为项进行“优秀”、“胜任”、“需发展”三级具体行为描述。此外,为了利于生产一线员工理解,在胜任力模型各指标的操作定义上进行再次解读,更多采用一线员工的现场语言,以提高相关人员在应用中对于信息理解的准确度,突出电子行业的独特行业特性,突出基层管理岗位的的适用性。
  在应用方面,通过为期近一年的针对目标人群在其员工及团队发展领域的应用,结合两次岗位胜任力测评,对目标人群现阶段状况进行诊断,制定个人和团队年度发展计划,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展示。结果发现通过对该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可以加速目标人群的胜任力提升速度,在个别单位甚至取得优异的发展效果,由此获得来自公司管理层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进而为将该实践成果向集团在其他国家同类岗位的应用推广,以及建立其他细化的相关的特定岗位胜任力模型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