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顺句驱动原则在MTI学生交传训练中的可行性探究——以2015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为例
【6h】

顺句驱动原则在MTI学生交传训练中的可行性探究——以2015年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任务描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结构

2.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两会主题及李克强总理讲话特点

2.1.2 专业术语储备

2.1.3 个人生理和心理调节

2.2 口译过程

2.3 译后检查

3.理论依据

3.1 会议口译

3.2 交传训练

3.3 顺句驱动原则

3.3.1 同传中的顺句驱动

3.3.2 交传中的顺句驱动

4.顺旬驱动原则在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的应用

4.1 断句

4.2 增译

4.3 主动与被动之间转换

4.4 无主句翻译

4.5 重复

4.6 策略改变前后之比较

4.7 口译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

4.7.1 译文问题

4.7.2 笔记问题

4.7.3 语速问题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作为沟通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桥梁,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翻译这门行业,我国对各层次和各类型的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口译包含各种不同形式,而在此其中,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ation)无疑是非常夺人眼球的一种。国际性问题的研究和决定都需要通过国际会议来解决,会议口译在这其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除了应用于高端国际会议外,会议口译也常应用于商务谈判,新闻媒体,考察访问等,在这些领域中,对译员要求相对较低。会议口译一般包含两种口译模式: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为追求翻译的准确性,大部分会议会采用交替传译的模式。
  针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要求,国内很多高校开设MTI专业培养翻译人才,但MTI学生仍属入门级译员,在日常训练及实践中不免遇到各种问题,本文通过日常口译训练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寻顺句驱动原则在会议交传训练中的运用及问题。
  顺句驱动原则也称为顺译,即强调顺应源语结构进行翻译,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生硬翻译。在顺句驱动原则指导下,译员将听到的源语信息切分为意群单位,再使用连接词将这些意群连接起来,译出整句意思,这就是顺句驱动最基本的原则。
  本文是翻译实践报告。本次翻译任务过程分为两部分进行,前半部分发现问题,后半部分分析并解决问题。文章在简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之后,详尽的记录了任务全部过程,在训练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文章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会议口译和MTI学生交传训练的内容,并重点介绍顺句驱动原则翻译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交传中的应用,并佐以实例进行分析。在实例分析部分,本文以顺句驱动原则为交传中的指导原则,对译文进行剖析,并以策略改变前后译文质量比较为例,旨在探寻顺句驱动原则在MTI学生交传训练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劣势。除此之外,文章对MTI学生在交传训练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通过对顺句驱动原则在交传中实用性的分析,本文认为顺句驱动原则是可以并且应该提倡应用于交传之中,尤其是在以MTI学生为代表的口译初学者的交传训练之中,并可以在减少译员精力消耗、提高译文质量、提升译员自身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