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对比研究——以台北华山创意文化园区与上海创意文化园区为例
【6h】

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对比研究——以台北华山创意文化园区与上海创意文化园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与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第一节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概况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背景

二、海峡两岸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以及海峡两岸对其的界定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

二、大陆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其内涵的变化

三、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及其内涵的变化

第三节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概况

一、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脉络

二、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架构特色

第四节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分析

一、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

二、大陆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

第二章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个案研究

第一节 台北市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背景

第二节 台北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

一、创意文化园区的形成脉络

二、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特色

第三章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个案研究

第一节 上海文化创意园区发展背景

第二节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一、田子坊创意产业园区

二、莫干山路50号(M50)创意产业园区

第四章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差异与合作展望

第一节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二、大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劣势

三、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

四、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劣势

第二节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差异的思考

一、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知差异

三、两岸协商机制机制的不完善

第三节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展望

一、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条件

二、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展望的现实需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继第三波信息产业经济后,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被认定为第四波经济动力,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正被创意产业以愈发强大的力量影响着,它已然成为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十一世纪为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化的产业竞争趋势下,经济型态与社会文化结构产生剧烈之改变,而跨国经济的崛起与文化快速互相交流所产生的社会文化之转变,让国家的界线也模糊化了。如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经济实力,文化的创造力成为了重点发展对象。近年来,中国大陆一直走在经济实力的前端,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显有成效。然而,与中国大陆相比,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比起步早,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随着台湾与大陆两岸在经济、文化关系等的日益紧密,建立两岸文化共同体逐步在海峡两岸逐渐构成了深刻的共识。目前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在合作计划和交流的机制上,已经积累了不错的成就。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力量凝聚起来定能增进海峡两岸资源的互补和专业人才的流动,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完成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任务,在国际上增加经验值和扩展进步的空间,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度并提高发展前景。
  但同时,其中也存在着需要突破的难点。两岸经济交流逐渐紧密,未来两岸更需达成共鸣,共同加强双方实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石是中华的千年文化底蕴,两岸若能做到突破当下,积极合作,为推动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机遇,应对两岸合作存在的问题,最重使得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现实,并努力延续两岸经济与文化的共同繁荣。
  本文就大陆与台湾两岸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两岸分别在文创产业的起始、发展道路、优势、劣势做出阐述,在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独立说明,再比较分析。对海峡两岸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轨道上进行分析并作出未来展望。
  在阐述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特征、发展状况后,对台北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和上海田子坊等文化创意园区就发展历程、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模版的分析,结合政策研究,探讨大陆与台湾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差异。在总结两岸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的案例,通过分析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发展历程、范畴特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指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台湾存在的差异后,分析两者在该领域建设中的优劣势,有建设性地作出对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发展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