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SK标准教程1》与《汉语教程》(修·一册上)比较研究
【6h】

《HSK标准教程1》与《汉语教程》(修·一册上)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 研究对象和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2.《HSK标准教程1》与《汉语教程》(修·一册上)整体设计比较

2.1 编写理论

2.1.1 《HSK标准教程》的编写理论

2.1.2 《汉语教程》的编写理论

2.2 编写目的与原则

2.2.1 《HSK标准教程》与《汉语教程》的编写目的

2.2.2 《HSK标准教程》与《汉语教程》的编写原则

2.3 编写体例

2.3.1 《HSK标准教程1》的编写体例

2.3.2 《汉语教程》(修·—册上》的编写体例

3.《HSK标准教程1》与《汉语教程》(修·一册上)语言要素比较

3.1 拼音

3.1.1 语音内容及分布

3.1.2 语音编排的特点

3.2 生词

3.2.1 生词数量

3.2.2 生词等级

3.2.3 生词释义

3.3 语法

3.3.1 语法项目的数量

3.3.2 语法项目的编排方式

3.4 汉字

4.《HSK标准教程1》与《汉语教程》(修·一册上)课文练习比较

4.1 课文

4.1.1 课文的话题、体裁

4.1.2 课文的编排形式

4.1.3 课文的趣味性、难易度

4.1.4 课文的文化点编排

4.2 练习

4.2.1 练习的具体内容

4.2.2 练习的题型

4.2.3 练习的题量

5.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课文、文化点和练习七个方面对《HSK标准教程1》和《汉语教程1》(修·一册上)进行比较,以期揭示汉语综合课教材的发展变化,促进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优化。在比较分析的同时,笔者还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留学生对教材的评价及需求,并提出相关建议。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本文的主体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两本教材整体设计的比较。两本教材都遵循“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编写原则,但《HSK标准教程1》强调“语言的功能性”,《汉语教程》(修·一册上)强调“语法的结构化”。在编写目的上,两本教材都致力于培养汉语初学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但在编写体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二,两本教材语言要素的比较。两本教材的拼音知识都贯穿教材始终,生词数量、等级都符合大纲的基本要求,生词释义形式都较为多样。但其语法、汉字编排存在一定差异。首先,《HSK标准教程1》强调“弱化语法”,而《汉语教程》(修·一册上)则强调“以语法为纲”。其次,前者采用“语”“文”分开的汉字编排方式,后者采用“随文识字”的编排方式。
  第三,两本教材课文及练习的比较。本文统计了课文的话题、体裁、难度、练习的题型、题量等项目。就课文而言,两本教材都以“日常生活”为主要话题,课文难度都呈现渐进的模式,但在课文趣味性和话题连续性上尚需改善。就练习而言,《HSK标准教程1》以“交际型练习”为主,内容设计有趣、高效,贴近HSK考试的口语题型。笔者建议今后的综合课教材可以延续这一设计理念;《汉语教程》(修·一册上)以“模仿记忆型”练习为主,通过巧妙营造语境保证了每个知识点的复现率和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笔者认为,语境的利用应是今后课文编排的重点。
  总之,作为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材,《HSK标准教程1》和《汉语教程》(修·一册上)各有特点。《HSK标准教程1》与HSK考试重点、难点、语言点、话题、功能、场景等的吻合度更高,“考教结合”的理念值得推广。而《汉语教程》虽然出版年代较早,但仍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未来的教材编写如能扬长避短,则会更受使用者的欢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