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研究
【6h】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论概述

(一)概念界定

1.情感

2.态度

3.价值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审美教育

3.道德情操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特征

1.地位独特性

2.内容丰富性

3.指向明确性

4.三维整体性

(四)高中历史学科三维目标关系

(五)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基本原则

1.要有利于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2.要有利于结合学生的身心体验

3.要有利于历史三维目标相互融合

二、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误区

(一)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出现失误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2.教学目标缺乏可操作性

(二)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1.三维目标相互分割孤立

2.与“爱国主义教育”混淆

(三)课堂教学过程泛化枯燥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素材泛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察方式不科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呆板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施对策

(一)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1.提升学生情感体验

2.确立学生态度

3.建构学生价值观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式

1.角色扮演

2.田野考察

3.模拟辩论

(三)科学制定教学评价

1.积极推动学生自主评价

2.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差异化发展

3.以爱施教

(四)注重提升教师自我情感

1.针对工作实践情感

2.针对历史学科情感

3.针对整体学生情感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目的并不是培养历史学专家,而是通过历史知识的普及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个性成长。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破传统思想政治目标的局限,意味着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的回归。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继续强化、落实和推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具有强烈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广大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逐渐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在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且成效颇丰。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全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为全文绪论,针对论文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进行简要叙述。
  第一章为理论基础,主要涉及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基本概念、具体内容、具体特征、三维关系及基本原则。
  第二章则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工作,对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误区进行分析。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误区主要存在于教学目标制定失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和教学过程泛化枯燥三个方面。
  第三章从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科学制定教学评价和注重提升教师自我情感四个方面展开分析阐述,提出具体对策。
  最后为全文总结,认为高中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应该将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和历史教材相互融合,以恰当的切入点,营造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