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6h】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研究意义

1.选题的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类型及特点

(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及类型

1.网络流行语的概念

2.网络流行语的类型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1.隐喻性

2.潮流化

3.不规范性

4.简捷性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问卷调查

1.调查概况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二)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迎合大学生的心理诉求

2.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3.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三)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弱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2.增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沟通难度

3.污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

三、网络流行语语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网络流行语语境下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1.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元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2.提高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自律

3.摆脱网络流行语的低俗化,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

(二)网络流行语语境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地位

1.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素养的提升

2.充分利用网络流行语,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缩小对话鸿沟

(三)网络流行语语境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功能

1.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内容,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3.以网络流行语为新内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四)网络流行语语境下净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以网络流行语的过滤为着力点,优化同辈群体环境

2.以网络流行语的筛选为立足点,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3.以网络流行语的科学应用为方向,纯化网络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纵观古今,每一次语言的流变都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缩影,可以使社会的每一个个体在语言的耳濡目染中,在彼此的相互交涉中,共同感受语言文化的外表下所隐喻、所传达的的价值观念,汲取其精髓,去除其低俗,承载着着其重要的文化意蕴。在这样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对网络流行语的规范与引领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进而增强其有效性,体现其文化育人的作用。
  该论文旨在分析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充分挖掘其教育功能,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了解中外关于网络流行语的概述,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类别进行了解读。根据对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及类别的界定明确其特点,为后面指出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给予了理论上的支持。
  以网络流行语的积极影响为立足点,可以说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元素,可以呈现其丰富的内容、营造其良好的情境、强化其效果,发挥着价值导向、感情升华、行为规范、身份认同的教育功能。
  但是,目前网络流行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以及大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话语鸿沟,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认识、筹划实施、组织参与、管理机制和网络环境等层面面临着困境。此外,鱼龙混杂的网络流行语的盛行使得本就辨识力不高、一味从众的大学生受到其所传输的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其中也并不乏错误的片面的价值观念,由此网络流行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很难有效发挥出来。
  针对目前由网络流行语引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在网络流行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理性选择网络流行语,切实借用网民群体的力量展开教育活动,引用贴近生活的实例开展主旋律教育。对于教育者来说,理应保持对网络流行语的高关注度,把握网络流行语所映射的社会心态,帮助学生科学对待网络流行语,充分发挥其教育意义,充分展现网络流行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