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德二重性对土改中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无棣县太平村当事人口述为依据
【6h】

道德二重性对土改中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无棣县太平村当事人口述为依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

(一)研究缘起

(二)问题意识

二、研究现状与综述

(一)农民传统的道德伦理

(二)变革时期农民道德伦理研究

三、研究方法、意义与资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与意义

(二)资料来源

四、研究思路

五、个体村庄简介与基本概念

(一)村庄简介

(二)基本概念

第二章 行为道德:土改中的“公与私”

一、公:土改中的政治规范

(一)划成分: “地多、财产多就应该高化”

(二)斗地主: “地主不斗争就不交东西”

(三)分田地: “按人口平均分给贫农和雇农”

二、私:土改中的道德选择

(二)“关系好”: “遇到灾荒的时候还可以和地主借借”

(三)“要田地”: “分给我们的地不好”

三、小结: “公”与“私”的融合

第三章 关系取向:土改中的“内与外”

(二)家庭: “分给我们家的我们肯定要啊”

(三)村庄“我们村里没有坏地主啊也没有斗过地主”

二、外:土改中的“排他行为”

(一)熟人关系:“那个人就应该是个地主”

(三)回报性关系: “那个人人品不好”

三、小结:关系取向的“内与外”

第四章 行为结果:土改中的“表与里”

(一)听话: “领导说的话都要听”

(二)服从: “积极参与土改运动”

二、里:土改申的“现实行为”

(一)政策: “那时候政策执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瞒报: “还是有瞒报土地和财产的”

三、小结:行为结果的“表里不一”

第五章 结论

一、道德二重性的层次与其结构

(二)分:“内与外”

二、道德二重性对农民行为选择的影响

(一)土改中公私观念的冲突性影响农民的政策认同

(二)土改中内外意识选择性的影响农民的关系取向

(三)土改中的维私畏权意识影响农民的行为两面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展开▼

摘要

土地改革是围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制度进行的一场社会与政治变革,是中共共产党以土地改革为契机与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的交流互动,获取政权的过程。国内外众多学者以“理性人”为基础,研究土改中农民的行为选择是依据革命形势而进行的。本篇论文主要是从另一个方面,即:道德二重性是如何影响土改中农民的行为选择?
  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太平村为研究个案,通过对10位80岁左右的历经土改历史的老人的口述史材料和关于土改的文献史籍进行整理研究,以道德二重性为分析框架,从三个维度对土地改革中农民的行为选择作以分析。第一个维度就是道德意识的“公与私”,通过“公与私”两个方面的对比,比较道德意识下的农民行为选择。第二个维度是关系取向的“内与外”,基于血缘、地缘等人际关系,对比土改中农民行为在以“己”为中心的圈子内外进行的选择。最后一个维度是行为结果的“表与里”,立足于以“己”为中心的“利与义”,土改中农民的行为选择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分析结果认为,道德二重性对农民行为选择有直接的影响,并直接地表现在土地改革过程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