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6h】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加强对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

1.1.2 现实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少儿体校

1.3.2 省直少儿体校

1.3.3 教练员

1.3.4 队伍建设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体育教练员方面的研究

1.4.2 国外体育教练员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专家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3.1.1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基本情况

3.1.2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岗位培训情况

3.1.3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科研情况

3.1.4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管理情况

3.2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学历教练员

3.2.2 教练员岗位培训过于形式化,内容不具针对性

3.2.3 教练员科学研究理念狭隘,科研氛围不浓厚

3.2.4 教练员职称成为“终身制 ”,激励机制不完善

3.3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对策

3.3.1 充分发挥省直单位资源,多渠道吸纳优秀教练员

3.3.2 加强岗位培训内容指向性,加大培训考核力度

3.3.3 促进省直少儿体校科研交流,加大高校、科研机构与少儿体校的联系

3.3.4 多方位激励教练员,构建灵活有效的竞争机制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作为湖北省青少年训练的主阵地,先后输送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成为了全国人民的骄傲。湖北省虽是奥运贡献大省,但在全运会上的排名却不容乐观,自第八届至今成绩一直处于低谷期。当下,湖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遭遇了瓶颈期,最直观的就是竞技成绩没有显著性提高。致使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后备人才力量不充足,究其根本是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不充足,影响了培养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的基本情况,岗位培训情况,科研情况,教练员管理等方面,得出以下结论:
  1、在队伍基本情况方面,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男女比例适宜,中、高级职称居多,执教年限长,运动经历好。但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特征较突出,缺乏年轻教练员;缺少高学历教练员,主要以本科和大专学历为主。
  2、在岗位培训方面,岗位培训普及度较好。但实用性较差,主要体现在教练员主观动机差;客观上国家级培训较少,培训形式单一,内容不实用,培训考核过于形式化,缺乏反馈环节。
  3、在科研方面,教练员科研动机较好。但科研成果少,关注科研的方向较落后,获取科研资料的方式较为局限,科研机构不重视二、三线的科研发展。
  4、在管理方面,利用公开、公平的招聘方式选拔教练员。但对收入和输送奖励的满意程度较低,考核体系不完善,奖励单一,职称结构过于稳定,对教练员的激励和反馈情况较差。
  在本文研究基础上,针对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队伍建设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充分利用湖北体育职业学院的平台优势,通过学校积极培养年轻教练员,吸纳省外优秀人才充实队伍,积极鼓励临聘教练员成为编制人员,提倡教练员走进高校进行研究生学习。
  2、安排具体的培训周期计划,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培训及建立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培训公众号,建立省直属单位培训考核和反馈机制,探索出一套适合湖北省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的岗位培训系统。
  3、积极开展有关科研的座谈会,加强科研所、高校和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科研机构合作创立省直少儿体校科研的APP。
  4、积极宣传省直少儿体校教练员的成就贡献,实行多元化激励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改革激励机制,增加反馈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