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研究
【6h】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民间传统武术

1.3.2 熊门拳

1.3.3 数字化保护

1.3.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熊门拳的研究

1.4.2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

1.4.3 关于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

1.4.4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地调查法

2.3 研究思路

3 熊门拳的概述

3.1 熊门拳的历史渊源

3.2 熊门拳的技术体系

3.3 熊门拳的技术风格

3.4 熊门拳的价值体现

3.4.1 文化教育价值

3.4.2 健身养生价值

3.4.3 技击竞赛价值

3.4.4 娱乐观赏价值

3.5 熊门拳的传承困境

3.5.1 熊门拳文化生态空间逐渐被边缘化

3.5.2 熊门拳传承后继乏人

3.5.3 熊门拳传承方式具有局限性

4 熊门拳数字化保护分析

4.1 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的内容

4.1.1 技术层面

4.1.2 文化层面

4.1.3 应用层面

4.2 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的途径

4.2.1 数字化采集

4.2.2 数字化处理

4.2.3 数字化存储

4.2.4 数字化传播

4.3 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的原则

4.3.1 本真性原则

4.3.2 标准性原则

4.3.3 整体性原则

4.4 熊门拳数字化保护方式的优势

4.4.1 提高熊门拳传承保护的安全性

4.4.2 扩大熊门拳传承保护的交流性

4.4.3 增强熊门拳文化遗产的大众性

4.4.4 促进熊门拳传承保护的整体性

4.5 熊门拳数字化展示案例一一网页设计

4.6 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的探索性思考

4.6.1 明确熊门拳数字化保护“古为今用”的保护目的

4.6.2 树立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4.6.3 建立熊门拳数字化保护评估反馈机制

5.1 结论

5.1.1 熊门拳的传承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5.1.2 数字化保护拓宽了熊门拳的传承途径

5.1.3 数字化保护方式机遇与挑战并存

5.1.4 熊门拳数字化建设缺少整体发展规划

5.2 建议

5.2.1 确立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的规范依据

5.2.2 建立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的管理机制

5.2.3 强化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的智力支持

5.2.4 加强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的经济支持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其生存发展的社会根基发生变化,尤其是遗落在民间的传统武术,其传承发展举步维艰,令人堪忧,甚至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熊门拳是在传统中国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文化现象,其丰富的内容体系、独特的拳法和勇猛刚劲、朴实大方的风格,是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宝贵财富。2009年,熊门拳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湖北省京山县政府积极抢救熊门拳于濒临灭绝的传承困境。即便如此,由于熊门拳传承方式的局限性、传承后继乏人、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等众多因素,熊门拳的传承发展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熊门拳,本文以熊门拳数字化保护为研究对象,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对湖北省京山县熊门拳的历史源流、保护价值、发展困境等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了运用数字化方式传承保护熊门拳的思路。然后结合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发展和运用,提出了熊门拳数字化保护的建议性对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熊门拳的传承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根据调研结果得知,熊门拳文化生态空间逐渐被边缘化,熊门拳的传承后继乏人,当前存在传播范围狭窄、传播速度缓慢、传播内容片面、习练人数逐渐减少的传承发展困境。
  2、数字化保护拓宽了熊门拳的传承途径。数字化保护方式运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促进熊门拳术、功法、医疗、养生等全部内容的广泛传播,弥补了传统保护方式传播范围狭窄、速度缓慢、内容片面的局限性,有利于熊门拳安全长久的保存、取用与共享。
  3、数字化保护方式机遇与挑战并存。数字化保护方式使熊门拳得到较为妥善的保存,后续研究有证可考,拓宽了民间传统武术保护的途径与方法。但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谨慎应对武术文化数据化、知识产权侵犯等数字化风险,与师徒、学校、武馆、社会四种传承方式有机结合。
  4、熊门拳数字化建设缺少整体发展规划。根据调研访谈结果,熊门拳数字化保护建设在政策、管理、人才、资金方面没有明确的发展建设规划,因此极其有必要从宏观层面对熊门拳数字化保护建设做出整体规划部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