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建设与传媒预警研究——基于新华网的大数据分析(2005-2015)
【6h】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建设与传媒预警研究——基于新华网的大数据分析(2005-2015)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一)传媒预警综述

(二)道路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综述

(三)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传媒预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传媒预警的必要性

一、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

二、道路交通事故传媒预警的缺失

三、社会预警职能是传媒机构的社会责任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传媒预警的可行性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特性使传媒预警成为可能

二、大数据为传媒预警提供技术路径

第二章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建构体系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的数据获取

一、数据源的选择

二、数据采集方法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的构建原则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的运行环境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集的建构标准

第三章 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分析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

一、道路交通事故时间分布分析

二、道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分析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人物特征

一、道路交通事故责任人特征

二、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特征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事故形态特征

一、单车事故形态分布

二、多车事故形态分布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总体特征

一、随机性和突发性

二、规律性和周期性

三、社会性和普遍性

第四章 道路交通事故的社会危害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社会为危害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危害

二、道路交通事故的衍生危害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分析

一、道路交通四要素致灾原因分析

二、道路交通四要素相互作用分析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机制

第五章 传媒机构预警道路交通事故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

第一节 传媒预警道路交通事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采集不规范

二、道路交通事故的预警信息研判能力不强

三、道路交通事故的预警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

第二节 传媒预警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对策

一、努力实现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的规范化

二、从四个维度加强对道路交通预警信息的研判能力

三、进一步畅通道路交通事故预警信息的传播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上升,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大大提高,而传媒机构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的报道基本还停留在“事后报道”层面。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为道路交通事故的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持,传媒机构亦可能运用大数据技术,探究交通事故的特征和风险演化规律,并利用自身的传播渠道,实现传媒的预警功能,提升社会风险的治理水平。
  绪论部分探讨了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传媒预警、道路交通事故应急管理以及相关数据库建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梳理。
  第一章主要针对道路交通事故传媒预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强调了道路交通事故的社会危害及媒体应承担的预警责任,其次以“事故因果连锁关系理论”为指导,阐述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传媒机构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预警的可行性。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基于新华网2005-2015年的新闻文本构建“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并从数据获取方法、数据集建构原则、数据库的运行环境、数据集建构标准四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主要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特征。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库”,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时空特征、人物特征、事故形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和突发性”“规律性和周期性”“社会性和普遍性”的总体特征。
  第四章主要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社会影响及致灾原因。首先从直接危害及其衍生危害的视角,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社会危害的具体表现形式。其次从人、车、道路、环境四要素,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原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总结出了道路交通事故的致灾机制,为道路交通事故传媒预警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第五章以新华网2005-2015年的数据为主要参考,指出传媒机构在预警道路交通事故时存在信息采集不规范、信息研判能力不强、信息传播渠道不通畅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