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黑杨派杨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6h】

黑杨派杨树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缩写词表

1前言

1.1文献综述

1.1.1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1.1.2组织培养的应用和意义

1.1.3木本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1.1.4杨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1.5国内杨树抗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

2.2技术路线

2.3试验设计方案

2.3.1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2.3.2外植体的选择

2.3.3初代培养

2.3.4继代增殖培养

2.3.5壮苗培养

2.3.6生根培养

2.3.7炼苗移栽

2.4试验设计

2.5数据统计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外植体的消毒

3.1.1升汞不同处理时间对Ⅰ-72杨和常绿杨叶片、叶柄的影响

3.1.2升汞和NaClO的不同处理时间对带芽茎段的影响

3.2外植体的选择

3.2.1 Ⅰ-72杨外植体的选择

3.2.2南方常绿杨外植体的选择

3.3初代培养

3.3.1基本培养基的筛选

3.3.2不同激素组合对Ⅰ-72杨和常绿杨诱导培养的影响

3.3.3不同抗氧化剂对抑制Ⅰ-72杨叶片褐变的影响

3.4继代增殖培养

3.4.1 Ⅰ-72杨的继代增殖培养

3.4.2常绿杨的继代增殖培养

3.4.3最适继代天数筛选

3.4.4不同浓度的GA3对芽伸长和增殖的影响

3.5壮苗培养

3.6生根培养

3.6.1常绿杨的根系诱导

3.6.2 Ⅰ-72杨的根系诱导

3.7炼苗移栽

4问题与讨论

4.1外植体的消毒

4.2叶片的褐变问题

4.3 Ⅰ-72杨愈伤组织的形态及不定芽的诱导

4.4继代增殖过程中的玻璃化现象

5研究展望

5.1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

5.2Ⅰ-69杨和Ⅰ-63杨再生体系的建立

5.3抗性基因工程的研究

参考文献

图版与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黑杨派杨树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经济价值最大的杨树种类,在林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本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试验基地苗圃内扦插繁殖的黑杨派杨树的两个品种I—72杨(Populus×euramericana‘SanMartino')和南方常绿杨(Populusdeltoides60/160×P.nigra‘chile’)为材料,以水培得到的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附加物等对I—72杨和南方常绿杨再生植株的影响,为黑杨派杨树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 1.I-72杨和南方常绿杨的叶片和叶柄先以70%酒精消毒20s,再用0.1%的升汞(滴加数滴Tween-20)消毒9min,消毒效果最好。 2.I-72杨再生体系建立的适宜外植体为叶片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1mg/L,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7.0%,不定芽分化率为91.1%。在培养基中添加Vc(150mg/L)能有效地抑制I—72杨叶片的褐变,褐变降低率达25.0%。 3.南方常绿杨再生体系建立的最佳外植体为叶柄,接种后的叶柄首先在切口或杆部出现少许愈伤,继而生成大量的不定芽,不定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0.3mg/L+NAA0.1mg/L,不定芽的分化率高达82.5%。 4.I—72杨的不定芽接种到MS+BA0.3mg/L+NAA0.05mg/L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增殖培养,增殖系数为6.3;南方常绿杨不定芽的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0.2mg/L+NAA0.05mg/L,增殖系数为7.2。 5.适宜浓度的GA3有利于芽的伸长生长和增殖生长,当GA3浓度分别为0.8mg/L和0.4mg/L时,对I—72杨和南方常绿杨继代增殖过程中不定芽的伸长和不定芽的增殖有显著效果。 6.I—72杨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5mg/L+IBA0.2mg/L,生根率达93.5%;南方常绿杨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5mg/L,生根率为96.5%。 7.将生长健壮的生根苗经炼苗后移栽到山砂:园土=3: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90%以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