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6h】

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华中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书

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12个基因型的红菜薹品种或品系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方法,探讨了影响小孢子胚诱导的因素、促进小孢子植株再生的方法,以及小孢子植株的倍性鉴定方法,获得了下列结果: 1.基因型、花蕾大小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胚胎发生能力有很大差异。在12个供试材料中,有9个材料获得了胚状体,占供试材料的75%。其中b和D二个材料胚诱导率较高,b的产胚率达到4.52个/蕾,单皿最高产胚量达到63个。出胚材料中,最低的产胚率仅为0.02个胚/蕾。 红菜薹花蕾大小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染色观察表明,当花蕾长为2.50~3.50mm时,小孢子产胚率较高,达到4.40个/蕾,适合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此时花瓣与花药长度之比为3/4~1/1。采用<2.00mm和>4.00mm的蕾培养则没有得到胚状体。 2.不同培养条件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4℃低温预处理花蕾对红菜薹胚胎发生有负作用,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产胚量逐渐下降。处理1d产量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显著,每30蕾产胚量比对照69个少了11个。处理2d的每30蕾产胚量下降到21个,差异显著。采用新鲜的或低温处理不超过1天的花蕾培养效果较好。 培养基中添加0.5g/L活性炭对不同基因型胚状体的诱导效率提高程度不同,但均表现促进作用。材料X增加最为显著,每30个蕾的产胚量由18个提高到34个,增加了88.89%。同时添加活性炭后,出胚时间提前,子叶型胚数明显增加,心型胚和鱼雷胚比例明显提高。 培养基中添加6-BA对红菜薹小孢子胚状体诱导有促进作用,适宜添加浓度为0.2mg/L,过高则起抑制作用,6-BA浓度为0.2mg/L时,材料b的诱导率达到最高值,每30个蕾的胚产量由135提高到174个,为CK的129%,与对照差异极显著。添加NAA对胚状体诱导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不同培养基对小孢子植株再生的影响 培养基的水分状况直接影响小孢子胚的直接分化成苗能力及成苗方式。子叶型胚在15g/L琼脂的培养基上直接成苗率最高,达56.67%。而琼脂浓度为9g/L时,胚状体直接成苗率仅为11.67%,多褐化死亡。 本实验研究了小孢子植株在培养基MS+NAA(0.2mg/L)、MS+NAA(0.5mg/L)、1/2MS、1/2MS+IBA(0.5mg/L)、1/2MS+IAA(0.2mg/L)上的生根情况。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在1/2MS+IBA(0.5mg/L)上生根效果好、在1/2MS上生根效果其次;生根能力同基因型有关,如株系D-1各种培养均能生根、生根率高、且根系质量好,激素影响不大,而X-6的生根率低,添加激素后,生根能力提高仍不理想。 4.小孢子植株的倍性鉴定 采用了形态学、花粉气孔特征和流式细胞仪对小孢子植株进行了倍性测定。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和嵌合体均存在。其中自然加倍为二倍体的材料占总数的57.14%,显著高于其他倍性比例,嵌合体占21.43%,四倍体占14.29%,而单倍体最少,仅占7.1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