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北省主要产茶区有机茶种植区划
【6h】

湖北省主要产茶区有机茶种植区划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有机茶研究进展

2 湖北省有机茶发展现状

3 作物种植区划研究进展

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湖北省主要产茶区气候资源分析

3湖北省主要产茶区气候资源状况

4 湖北省农业气候资源推算

5 结论

第三章 湖北省主要产茶区病虫害现状调查

2 调查内容及对象

3 调查结果分析

4 结论及讨论

第四章 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

2 材料与方法

3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第五章 湖北省有机茶区划的建立

3 区划方法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有机茶正成为茶叶市场的消费主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是茶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湖北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有机茶。到2006年,全省有机茶园总面积已达到4万亩,有机茶认证数量仅次于浙江位居全国第二位。但在发展过程中,湖北省部分产茶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为此,本文以湖北省20个产茶县市(区)为代表,分析了各地气候资源条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得出气候资源推算方程,调查研究了茶园病虫害危害与防治状况,采用GC-ECD分析检测了成品茶样的农药残留情况,运用GIS建立了有机茶的区域发展规划,以期为湖北省有机茶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主要产茶区气候资源的分析研究
  湖北省地形条件复杂,气候资源分布的垂直变化明显,呈现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仅用低海拔气象台站的资料难以客观反映各调查点的气候资源数据。为此,本文利用各地气象台站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将光温、水资源与纬度、经度、海拔高度和海拔高度二次项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方法拟合,求得湖北省各地光、温、水资源小网格推算方程,从而为病虫害危害程度分析和有机茶区划提供各调查点的气候资源数据。
  2、主要产茶区病虫害的调查研究
  在各地选取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调查了近年常见的病虫害种类、发生时期及频率、生产施用农药名称、施药次数、施药时间等5项指标。调查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和茶蚜是湖北省主要产茶区危害的四大虫害,黑刺粉虱等其他虫害在个别茶区出现局部大爆发的现象。分析结果表明,各茶区的病虫害危害程度差异明显,在鄂东大别山茶区茶小绿叶蝉和茶尺蠖的危害程度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有关,在宜昌三峡茶区茶毛虫危害程度与年平均气温相关。
  3、茶样农药残留的检测与分析
  采用丙酮和正己烷(V/V=4∶1)、超声波提取,经 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GC-ECD)直接检测了147个成品茶样中四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检测结果表明,检出率以联苯菊酯最高,达46.26%,其次为氯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分别为27.89%和21.77%,最小的是氰戊菊酯,为11.56%;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超标率分别为10.88%、7.48%和3.40%,而联苯菊酯未超标。147个茶样的农残检出率为57.82%。
  4、湖北省有机茶区划的建立
  运用GIS技术(city-star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区划的手段,结合气候资源、病虫害危害程度和农药残留情况对湖北省有机茶的发展进行综合区划,由此将其划分为适宜发展区和不适宜发展区。适宜发展区包括竹溪县龙王垭茶场等58个调查点,主要集中在鄂西武陵山和鄂西北秦巴山茶区。其余调查点划分为有机茶不适宜发展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