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方(市、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生存力研究——以济宁电视台《直播民生》为例
【6h】

地方(市、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生存力研究——以济宁电视台《直播民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概念界定

1.3.1 民生新闻

1.3.2 生存力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假设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的创新性

2 关于地方(市、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广播电视体制的影响

2.1.1 资源的不足

2.1.2 选题范围的限制

2.1.3 政策扶持的劣势

2.1.4 监督权利的弱势

2.2 民生新闻节目报道内容的不足

2.2.1 节目重复

2.2.2 内容挖掘不深

2.2.3 娱乐化现象严重

2.2.4 重大题材缺乏

2.2.5 负面新闻过多

2.3 对目标群体的错位分析

2.3.1 对农民的不报道

2.3.2 对农民报道的片面性

3 市、县级民生新闻栏目定位的区别

3.1 不同媒介民生新闻栏目的定位

3.1.1 报纸民生新闻栏目

3.1.2 广播民生新闻栏目

3.1.3 网络民生新闻栏目

3.1.4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3.2 同一地区新闻栏目定位的差异

3.2.1 《济宁新闻联播》

3.2.2 《说法》

3.2.3 《新闻评论》

3.2.4 《相约十五分》

3.3 不同城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定位的区别

4 改进后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

4.1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总体变革

4.1.1 栏目宗旨的改革

4.1.2 目标群体的改变

4.1.3 新闻内容的变革

4.1.4 城市报道的开创

4.2 市、县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内容理想化编排建议的提出

4.2.1 建议提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4.2.2 建议的主体内容

4.3 结语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Ⅰ

调查问卷Ⅱ

访谈提纲 农村受众个案访谈

致谢

展开▼

摘要

民生新闻的热潮源起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国内众多学者对民生新闻的定义、内容、目标群体、发展的方向都做过详细的探讨。
   但是,由于对民生新闻的定位,国内仍然没有形成一种统一的意见,这势必会对民生新闻的创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各个栏目按不同的理解来报道民生新闻,导致了现在许多民生新闻报道的混乱。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大多数民生新闻栏目都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市、县一级的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来说,他们不仅仅是受到民生新闻定位模糊带来的影响。同时,他们还受到省级甚至中央一级媒体的强有力的冲击。更重要的一点,由于对本身忠实受众对象的偏离,许多民生新闻栏目已经在走向下坡路。
   目前国内对于民生新闻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但对于地方(市、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研究鲜有涉及。努力开拓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社会极为关注的一个方向。
   2008年6月30日,笔者来到山东省济宁市,成为济宁电视台的一名编辑记者,开始了与民生新闻的第一次接触。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民生新闻的内涵,笔者选择在《直播民生》栏目调研,并深入采访第一线,对民生新闻的作用群体、生存环境、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的求证。期间发表电视新闻300余篇,发放城市受众调查问卷200余份,记者调查问卷40余份,深度访谈济宁市各地区农民十余人,并对济宁地区其它媒介或栏目进行考察。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对民生新闻也有了自己的深刻体会。
   首先,本研究的选题选择了市、县级民生新闻栏目。对于民生新闻的探讨,前人大多从总体上作出了一种论断。但对于市、县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来说,它们有着自己的特点。在诸如资源、政策、目标群体等上面,它们都于上级民生新闻栏目存在不同的定位。而同样是市级民生新闻栏目,也因为受众数量、经济状况的不同而导致发展方向的迥异。
   本研究指出了市、县级民生新闻栏目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通病,诸如体制的制约、报道内容的缺陷及目标群体的错位等。同时通过调查表明,市、县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真正的目标受众应该是农民,而非大多数学者或者媒体制片人强调的市民。
   定位于农民取决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与其它媒介民生新闻栏目的对比,取决于与相同媒介不同栏目的对比,取决于不同受众对民生新闻栏目的选择,取决于社会赋予媒体的责任和义务。
   为保证市、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能够健康发展,必须对现有的民生新闻报道形式,进行积极的探讨与改革。这种改革不仅体现在民生新闻栏目宗旨、主要目标群体的变更,还应从报道内容、报道方式上进行新的摸索。
   为更好的促进市、县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发展,研究还提出了关于报道内容理想化编排的建议。建议从节目报道题材的比例,报道内容的编排着手,以求对新闻工作者以启发。需要注意的是,理想化编排建议的提出并不是意味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每天都按照它来进行统筹安排。相反,由于新闻的特性,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应该成为市、县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编排人员秉持的一种理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但在大方向上,应该与这种建议保持一致。只有这样,一档成功的品牌民生新闻栏目才会应运而生,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