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涩柿品种甜柿化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建立
【6h】

涩柿品种甜柿化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前人的研究进展

1.2.1 柿属亲缘关系研究

1.2.2 柿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2 甜柿化遗传改良涩柿品种新种质的获得与保存

2.1 主栽柿品种与中国柿完全雄性种质杂交获得新种质

2.2 柿新种质的保存

2.2.1 柿胚培苗炼苗、移栽和柿试管苗保存

2.2.2 柿无根试管苗的嫁接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花粉萌发数据统计

2.3.2 主栽柿品种的杂交试验

2.3.3 新种质的保存

2.4 讨论

3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柿新种质和辅助甜柿化育种

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2 基因组DNA提取与质量检测

3.2.1 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3.2.2 DNA质量的检测

3.3 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杂种鉴定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讨论

3.4 利用IRAP分子标记鉴别单株间的差异

3.4.1 材料与方法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讨论

3.5 利用RO2-SCAR标记对杂交F1代非涩性状早期辅助选育

3.5.1 材料与方法

3.5.2 结果与分析

3.5.3 讨论

4 中国涩柿品种甜柿化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建立

4.1 涩柿甜柿化遗传改良技术体系

4.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在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调查发现了一些原产中国PCNA品种,具有自然脱涩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的特点。利用中国原产PCNA品种可克服近交衰退,并为柿育种提供新的策略,具有推动加速培育新PCNA品种的潜力。本研究以‘恭城水柿’,‘鄂柿1号’(Diospyros kaki Thunb.)为母本,以完全雄性种质雄株10号(D.kakiThunb.)为父本,利用人工杂交授粉及胚挽救技术获得F1代,通过组织培养、炼苗移栽、嫩枝嫁接等技术保存获得新种质;进一步应用柿中开发的SSR和IRAP分子标记对获得的Fi群体材料进行杂种鉴定,并利用RO2-SCAR标记对其进行非涩性状的早期辅助选育。
   主要研究结果:
   1、杂交试验表明,父本雄株10号花粉具有正常的萌发能力,萌发率为29.9%,与‘恭城水柿’,‘鄂柿1号’柱头亲和力较好,两个组合座果率分别为66.7%,40.0%。利用胚抢救技术获得以‘恭城水柿’,‘鄂柿1号’为母本,以雄株10号为父本的2个杂交组合的F1代试管苗251株,成苗率分别为94.7%、95.8%。包括:‘恭城水柿’×雄株10号(162株),‘鄂柿1号’×雄株10号(89株)。
   2、通过组织培养、炼苗移栽、嫩枝嫁接等技术保存了348份获得的新种质,试管苗保存237份,炼苗移栽保存108份,嫁接保存3份。夏季胚抢救获得胚培苗,秋季通过顶端嫩枝嫁接技术将其转移至田间保存。
   3、利用SSR标记,对杂交F1代群体进行种质鉴定分析,筛选出2对SSR引物用于‘华柿1号’×雄株10号F1代群体(6份)杂种鉴别,筛选出1对用于‘华柿1号’ב罗田甜柿’F1代群体(32份)杂种鉴别;利用IRAP标记对‘华柿1号’×雄株10号F1代群体(6份)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开花(5份)的材料来自同一个胚培苗。利用RO2-SCAR标记筛选得到46份‘鄂柿1号’×雄株10号为候选PCNA类型的F1代。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