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主养草鱼池塘三种养殖模式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6h】

主养草鱼池塘三种养殖模式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概况

2浮游生物概述

2.1 浮游植物

2.2 浮游动物

2.3 浮游生物在生产实践的应用

2.4浮游生物的生态功能

2.5我国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分布

3 浮游生物群落控制与调节

3.1 滤食性鱼类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3.2 草食性鱼类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3 杂食性鱼类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3.4环境因子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养殖周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和试验鱼

1.2 水质指标

1.3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与处理

1.4 叶绿素a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5 分析方法

1.6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2.2 浮游植物的密度

2.3 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2.4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

2.5 不同养殖模式下叶绿素a的含量

2.6浮游植物与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

3 讨论

3.1 滤食性鱼类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2 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

3.3 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4 小结

第三章 养殖周期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和试验鱼

1.2 水质指标

1.3 样品采集及处理

1.4 浮游动物分析方法

1.5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

2.2 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

2.3 多样性指数

3 讨论

3.1 不同养殖模式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变化特点

3.2 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鲫混养可行性分析

4 小结

附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于2010年6月—2010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少潭河水库坝下陆基鱼池对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池塘三种混养模式(模式Ⅰ,草鱼、鲢、鳙和鲫分别放养250、35、40和15尾;模式Ⅱ,草鱼、鲢、鳙、匙吻鲟和鲫分别为250、35、20、20和15尾;模式Ⅲ,草鱼、鲢和鲫分别为250、35和15尾)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1.不同养殖模式下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类及生物量变化特点
  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18属279种,其中,蓝藻门20属29种、绿藻门63属137种、硅藻门20属59种、裸藻门7属45种、金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黄藻门2属2种以及甲藻门1属1种。
  养殖周期中,浮游植物的密度变化范围在1.38×107~1.50×108 ind./L,平均密度分别为7.66×107 ind./L、6.95×107 ind./L和6.74×107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在8.13~151.25 mg/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0.71 mg/L、62.12 mg/L和85.52 mg/L。6~8月,模式Ⅲ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明显高于模式Ⅰ与模式Ⅱ;9月模式Ⅰ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模式Ⅰ与模式Ⅱ的浮游植物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6月和8月,模式Ⅲ与模式Ⅰ、模式Ⅲ与模式Ⅱ的浮游植物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式Ⅲ和模式Ⅰ,模式Ⅲ和模式Ⅱ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差异性显著(P<0.05),模式Ⅰ与模式Ⅱ在7月和9月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
  三个养殖模式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模式Ⅱ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养殖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并在9月时处于三个模式中的最高水平,说明模式Ⅱ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越来越稳定,处于一种更好的发展状态。
  2.不同养殖模式下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关系
  Chl-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0290~0.2494 mg/L,平均值分别为0.1359 mg/L、0.1050 mg/L和0.1152 mg/L。三种养殖模式的Chl-a含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6~8月水体Chl-a含量上升,9月均有所下降。通过对Chl-a含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hl-a含量与浮游植物生物量之间关系极显著(P<0.01),拟合度高达0.5457,呈现为较好的线性关系。
  3.不同养殖模式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类及生物量变化特点
  共检出原生动物92属153种,轮虫28属60种,枝角类10属15种,桡足类3属4种。三种模式下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类没有明显差异,均以个体相对较小的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优势种。
  三个模式浮游动物的平均密度分别为5.78×105、4.09×105、4.02×105 ind./L;其中原生动物密度占浮游动物总密度的97%以上,轮虫则占2%以上,甲壳动物不到0.1%。
  模式Ⅰ中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最大,为39.19 mg/L,而模式Ⅱ与模式Ⅲ较接近,分别为23.38 mg/L和24.70 mg/L。大型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9 mg/L、0.58 mg/L和2.69 mg/L,各占总量的3.43%、2.29%和10.41%。模式Ⅲ中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最大,与模式Ⅱ和模式Ⅰ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模式Ⅰ与模式Ⅱ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6月除外)。小型浮游动物生物量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三个养殖模式的浮游动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水平均较高,养殖水体水域环境良好,有利于鱼类生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