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音列的音高组织方式——《伊国》、《消逝的声音》和《第三种声音》为例
【6h】

基于音列的音高组织方式——《伊国》、《消逝的声音》和《第三种声音》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音列的形成

第一节 “音列”与“音阶”

第二节 作品中音列的形成

第二章 音列的组织方式

第一节 纵向结合中的交织与衍生

1.单一音列结合

2.同构音列结合

3.异构音列结合

4.衍生音列结合

第二节 横向发展中的贯穿及对称

1.持续贯穿形成统一核心

2.渐变贯穿引起风格交替

3. 核心音列转移

第三章 音高组织对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关于调式(性)结构

第二节 关于材料结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音高的组织是音乐创作的核心。在种类众多的音高组织技术中,通过音列的运用来组织作品音高的方式体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笔者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对音列的使用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和实例分析,并结合专业学位艺术硕士研究生对学习、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重视,积极进行了相关的创作实践。本文对笔者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创作的三首作品《伊国》、《消逝的声音》和《第三种声音》中,依靠音列来构建作品音高体系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作品中音列的形成、结构的特点等内容,对音列在作品的音高组织、风格形成等方面起到的作用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对于创作技术的学习、掌握并合理地应用于创作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著录项

  • 作者

    姬骅;

  • 作者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

  • 授予单位 武汉音乐学院;
  • 学科 艺术·音乐/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羲;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作曲法;
  • 关键词

    音高组织; 音列技术; 结构特点; 风格形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