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6h】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周期性波动和不稳定的难题。本文试图研究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特征,分析其波动的原因及其影响,这对于我们认识新形势下我国经济波动的客观规律,把握我国经济运行的发展态势,适时适度地采取宏观调控措施,保持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基于谱分析的CF滤波法,对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阶段划分。在1978~2005年间,我国经济共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是1978~1982,1983~1986,1987~1991,1992~2002,2003~2005。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扩张阶段。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方法,对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总体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经济增长表现出“稳定性增强、波动性降低、周期长度逐渐拉长”的特征,经济周期波动已由过去“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局面,转向“高位-平缓”的较稳定局面。从结构特征看,第二产业、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整体波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本文分别从总需求、总供给和国际冲击三个角度,运用多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改革以来引起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因素,以及这些冲击对经济系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总需求的三大构成要素中,投资波动是引起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在总供给的决定要素中,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其中,资本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和贡献更大,说明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波动主要还是依靠资本积累的作用,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
   体制变革是中国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因素。制度(体制)创新是1994年以来我国经济波动性降低的主要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和转型,中国与世界及主要贸易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逐渐加强。在未来更加开放的经济中,由外贸、外资传导的国际外部冲击应给予更多关注。此外,在我国经济波动的历程中,政策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经过几轮政策组合的实践,我国宏观调控日趋成熟。我国的财政政策具有“稳定器”功能,有利于减缓经济周期波动。货币政策表现出对经济周期影响的非对称性,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强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产出的促进作用。从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和贡献来看,货币政策更易引起经济的波动,因此对于货币政策的使用要尤为谨慎。而在财政政策方面,未来应不断完善税收制度,更有效地发挥税收调节的作用。
   总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需求冲击的短期效应更明显,而总供给冲击的影响更具长期性。另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使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愈趋紧密,未来对国际冲击应给予更多关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