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实验性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6h】

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实验性糖尿病中的作用及其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关于HO-1与DM关系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体外试验,DM动物模型体内HO-1的作用研究较少,且结果不太一致;而关于HO-1是否对DM病人具有同样效应的流行病学研究刚刚开展,值得进一步探讨。此外,疾病关联的遗传研究发现,遗传可变性能够影响HO-1对外源性应激的反应,个体处于应激时HO-1反应有很大差异。已有研究报道HO-1基因启动子区域有两处潜在的功能性多态性位点:(GT)n微卫星多态性和T(-413)A SNP位点,对应激因素诱导的HO-1反应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深入研究个体的HO-1基因型与T2DM发生的关联可以为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指导。 因此,本研究拟从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角度开展,分别探讨某天然抗氧化剂对DM小鼠肾脏氧化应激通路的作用及HO-1介导的机制研究,以及HO-1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T2DM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第一部分、动物试验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的DM(4 w和8 w)小鼠肾脏氧化应激和HO-1系统的动态变化,探讨HO-1在(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同时,观察某天然抗氧化剂(MG)的保护作用机制,对HO-1在抗氧化剂筛选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 方法:雄性Balb/c小鼠采用四氧嘧啶诱导DM模型。正常小鼠及DM小鼠分别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MG组:150 mg/kg MG灌胃;高剂量MG组:300 mg/kg MG灌胃。灌胃4 w、8 w后分别检测血糖、果糖胺、脂类和肾功能指标;肾脏线粒体氧化损伤和抗氧化系统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以及肾脏微粒体HO-1活性;肾脏HO-1和Mn-SOD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 结果: (1)MG对DM小鼠一般状况的影响 (2)MG对DM小鼠血糖、果糖胺和血脂的影响 (3)MG对DM小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4)MG对DM小鼠肾脏线粒体氧化损伤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5)MG对DM小鼠肾脏微粒体HO-1活性的影响 (6)MG对DM实验小鼠肾脏HO-1和Mn-SOD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论: (1)氧化应激通过影响(诱导或抑制)抗氧化应激蛋白HO-1系统参与DM和DN的发生发展过程。 (2)HO-1在DM发展的不同时期分别具有促氧化和抗氧化的双重作用,并因此参与线粒体某些抗氧化酶基因的调节。 (3)MG可以减轻肾脏的氧化应激,在一定程度上阻止DN的发展。其抗氧化作用的发挥由HO-1介导。 第二部分、分子流行病调查研究 第一节、氧化应激在T2DM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目的:以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正常糖耐量个体[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IGR[IFG和/或IGT]以及新诊断的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较大样本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描述IGR和新诊断T2DM人群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氧化应激与胰腺β细胞功能失调和IR的关系;阐明氧化应激在T2DM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T2DM前期病人预防T2DM的发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方法:研究对象为2004年12月-2007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内科内分泌实验室做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的门诊病人和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个体,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和OGTT结果分为3组:NGT组(1615例)、IGR组(371例)和新诊断T2DM组(1103例)。对个体进行问卷调查,分析NGT、IGR和T2DM人群人口学资料、行为和饮食习惯及家族史的差异;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评价IR和β细胞分泌功能;检测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氧化应激(MDA含量)与抗氧化状态(GSH含量、SOD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采用彗星试验评价DNA氧化损伤;并分析上述指标与IR和β细胞分泌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1)研究人群的一般情况 (2)生化指标 (3)氧化应激和抗氧化状态 (4)DNA氧化损伤 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大样本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糖尿病前期病人(IGR)和新诊断T2DM病人体内氧化应激通路和DNA氧化损伤状态,初步勾勒出T2DM发生的可能机制:即使在IGR状态,轻度增高的空腹血糖或者餐后2h血糖也会导致氧化应激增强或者抗氧化系统受损或者两者皆有,随后导致氧化性DNA损伤。而氧化性DNA损伤又引起胰腺β细胞功能紊乱,IR以及更为显著的高血糖,这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致DM的发生。 第二节、HO-1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T2DM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以上述第一节中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NGT、IGR和新诊断的T2DM病人)为研究对象,初步评价个体HO-1的表达水平与不同糖代谢状态的关系;进一步探讨HO-1启动子区域两处基因多态性:(GT)n和T(-413)A SNP与IGR和T2DM发病的相关性,并对其功能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s)HO-1表达水平;提取外周血细胞DNA,通过遗传分析仪对(GT)n微卫星多态性进行片断分析,采用TaqMan探针法进行T(-413)A SNP基因分型;对两处多态性位点进行连锁分析(连锁不平衡分析软件[linkage disequilibrium analysis,LDA])并构建单体型(PHASE2.0软件);校正T2DM高危因素,分别评价这两处多态性位点以及单体型与IGR和T2DM发生的关联;结合HO-1表达水平探讨两处多态性位点的功能相关性。 结果: (1)PBMCs HO-1表达水平:IGR和T2DM病人PBMCs HO-1表达水平较NGT组均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 (2)(GT)n微卫星多态性与T2DM发生的关联研究 (3)T(-413)A SNP与T2DM发生的关联研究 (4)连锁不平衡分析及单体型构建 (5)功能学评价: 结论: (1)(GT)n微卫星多态性位点通过调节个体HO-1表达水平与IGR和T2DM的发生相关联:长(GT)n片段(L,≥ 25次)携带者HO-1表达水平降低,其罹患IGR和T2DM的风险性增加。 (2)(GT)n微卫星多态性与T(-413)A SNP位点相互连锁,单体型TL与高IGR和T2DM风险相关。 (3)(GT)n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在调节HO-1功能方面起主导作用。 (4)(GT)n微卫星多态性可以作为T2DM的新型遗传标记,对IGR和T2DM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