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旅游开发与乡村人际关系变迁——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后的变迁为例
【6h】

旅游开发与乡村人际关系变迁——以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后的变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4 本研究运用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1.5 基本概念和篇章安排

2贵阳市郊和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2.1 西江的政企一体发展模式

2.2 郎德的村民自主发展模式

2.3 偏坡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2.4 肇兴的企业接管发展模式

3 旅游开发中的矛盾冲突关系

3.1 开发主体的利益冲突

3.2 村庄主体的道德矛盾

4旅游开发中的冲突关系调适

4.1 冲突调适的现状

4.2 干预性调适与自主性调适相结合

5旅游开发中的乡村人际关系变迁路径

5.1 社会交往层面:熟人社会的陌生人行为逻辑

5.2精神关系层面:村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失序

5.3 权利分配层面:传统权威退场与新权力分散

6旅游开发与乡村人际关系变迁思考

6.1村落共同体形式变迁

6.2乡村旅游发展的逻辑

7结论与思考

7.1 结论

7.2 讨论与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乡村旅游与农村社区发展调查问卷

附录2:“旅游与社区建设”访谈提纲

附录3:案例主背景资料

展开▼

摘要

近些年乡村旅游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新的支撑点,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也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带来一些发展矛盾。随着旅游的发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融入村庄、陌生人群体也开始介入乡村的日常生活;同时旅游开发中存在村民、政府、旅游公司等多个利益主体,这些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以贵州六个少数民族村寨的乡村旅游发展事实为例,对当前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变迁进行分析。本次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数据和资料以2010年7月份和2011年7月份的两次贵州调查项目的为依托。在对资料分析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扎根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通过结合问卷分析结论和访谈案例,逐步从经验材料中理清分析思路,揭示乡村人际关系的发展和变迁路径。
  本文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讨论。一条主线是横向的对比分析,从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几种不同模式入手,对比分析不同模式所面临的发展矛盾,提出对这类冲突关系进行调试的机制,即通过制度性调适和自主性调适两个角度实现;一条主线是纵向的变迁分析,以村庄共同体形式的发展历程为背景,分析乡村人际关系的变迁历程,揭示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介入性的发展因素融入乡村的自我发展逻辑中后给乡村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乡村旅游对乡村人际关系变迁的影响是多元化的。首先,旅游开发使得村庄人际关系发生逆转,经济的繁荣带来更多人际关系的倒退,旅游开发主体因为争夺资源和分配不均矛盾重重,村庄主体也面临情感和利益的抗衡;其次,村民在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方面、精神关系层面和权力分配层面页开始面临矛盾和挣扎。
  本文通过描述性的分析和解释性的研究来探讨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影响,揭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变迁路径,以期有更多学者关注当下的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不断寻找出使得乡村人际朝向更为和谐方向发展的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